接著,趙玉林讓吳雨琦整治,打擊商人囤積居奇,特別是非法倒賣糧食的商家,還懸賞接受百姓的舉報。
那些購買了高價糧食的百姓見有人撐腰,舉報有獎,紛紛跑去衙門狀告不法糧商。
有百姓的參與,這盤棋就活了,順風處迅速抓捕了這些奸商,一榨,犯罪事實清楚的立馬砍了頭。財產統統沒收入官庫。
如此,宋軍控製了相當一部分糧食後穩住糧價,再也不怕百姓沒得吃的了。
三板斧砍下去,長安城迅速穩定下來,逐漸回歸平靜。
這時,趙玉林再叫組織民工和軍人一起徹底清理城市垃圾,疏通城市溝渠,鏟除損毀建築,建立清汙局維護城市衛生,所有用工都發出會子。
同時,將城裏沒收的商鋪整合,建立合作社重新開張,專門做百姓生活必須的營生,在門口張貼起專收會子的布告。
關中大地上的州縣紛紛效仿,這些收複地區的城市漸漸從形式上的回歸轉入經濟,政治、文化上的回歸。
半月後,苗貴回來了,神威軍殲滅了洛川的蒙軍,完成了關中州縣的大股殘餘敵人的清剿。
但是,各地任然還有不少流竄的散兵,殘匪存在,這就需要各地駐軍去逐步完成了。
趙玉林提出將一縱和三縱的指揮權移交給製置司大營,讓賴傳芳協助負責長安以東的防務,他和苗貴在鳳翔府組成西集團保障西部地區安全。
老曹開森了,笑嗬嗬的問哥兒就舍得?
他說都是大將軍的兵呢,有啥舍不得。
隨後又補充一句,說臨安一直再吵著要收複三京,但是咱剛拿下關中,還很不穩定。
蒙軍也在四周虎視眈眈,咱們打進關中並沒有消滅他們的有生力量,還必須守住加以鞏固。若是朝廷叫東去洛陽參戰,他是不讚同、不會同意的,這一點得請將軍諒解。
因為趙玉林曉得,當下要想收複三京是不可能的,而臨安的皇帝剛剛親政,絕對想做點事情,朝廷是肯定要出兵三京的。
老曹剛還滿臉堆笑呢,一下子又愣住了。
趙玉林說相信他不會錯的,咱們得了關中還不夠嗎,一頓飯吃的太飽會消化不了,要啦肚子的。
苗貴見氣氛有點涼了,說肚子都餓啦,吃酒去。
大家坐上桌子吃酒。
其實,不光是老曹不理解,或許苗貴和神威軍的一些兄弟都不理解。
這些兄弟剛贏得大勝,氣吞山河如虎,正在興頭上呢。
朝廷提出北伐蒙軍,收複河南之地的三京,那可都是他們的故都,心中的聖地被金人占了一百多年,現在又被蒙軍占著,誰不憋屈,都想去拿回來。
但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是萬分的不易。
趙玉林給他們分析,此時收複河南有三不利:
一是河南之地被金人和蒙軍殺戮,赤地千裏,適合蒙軍的騎兵馳騁奔跑,卻不適合沒有補給的宋軍徒步移動。
二是蒙軍撤退是掘開了黃河大堤,導致大片土地被淹沒成為澤國,不利於咱們預設行軍路線,卻有利於蒙軍騎兵的分割包圍。
三是所有參戰部隊的糧草均需要自己運輸,一旦接濟不上必然導致失敗。
趙玉林苦口婆心的解釋,最重要的是咱們若是大舉東進,蒙軍必然進攻,到時候關中必然不保,不是就功虧一簣了?
若是咱東進洛陽的人馬太少,連糧食補給都帶不夠那也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老曹聽著他的分析臉色越來越不好看,喝酒也沒味兒了。
一頓飯草草的收拾。
回去,吳雨琦嘮叨他了,問他瞎逼逼啥?
為何掃了曹大將軍的興致?
趙玉林說這可不能含糊,他曉得老曹太感性,就怕聖旨一到,老曹按耐不住提兵去洛陽,蒙軍突然打進關中的話他幾年的努力就白費了,可不能開玩笑。
雨琦無語了,縮在他懷裏說睡吧,男人的事情她管不了,她在長安忙活鋤奸製霸都有好些天都沒睡好咯。
次日,趙玉林給老曹告辭,返回鳳翔,中途夜宿郿縣,苗貴陪他小酌,誠懇的說少爺考慮周全,然而真要臨頭了,很多人都放不下,肯定要去洛陽的。
趙玉林說這個可是原則問題,蒙軍在靈州駐軍不少,咱們是步兵難以機動,隻能守株待兔,決不能大意。
他給苗貴敲警鍾,說漢武帝平定匈奴,忍辱負重的準備了十多年才動手,咱們這幾年一直不停的用兵,士兵們早已疲憊,占領關中已經是咱神威軍實力的極限,不可再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