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在玖寨找好一份管吃管住的工作之後,很有毅力地堅持了下來。
他教玖寨大大小小的人們讀書認字,每堂課上“讀書不厭百回讀”,多少次給學生們講“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勞模精神令人敬佩有加。
他的學生由最開始的小孩子們,到後來逐漸加進來的少年少女、年輕人,再到中年人。到了最後,除了一些老年人以外,幾乎整個玖寨的人都成了他的學生。
從學漢字開始,到教授讀書作文,再到講授一些經義,王老師分年齡分層次分時間段開展課堂教學和課後輔導,幾乎整天連軸轉,不得歇息。
需要著重提到的是,苗寨更像是一個男女平等的社會,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女性的付出占到相當大的比重,男女性的權利方麵沒有太多差異。
而且由來已久的民族傳統使得苗寨中並沒有什麼“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看法,於是從一開始,苗寨中的小姑娘們就和男孩子一起上王老師的課,後來,幾乎所有的苗族大姑娘小媳婦兒們也來上課。
苗族婦女們是很喜歡聽王老師的課的,無他,老師長得帥,養眼而已。再說了,王老師的課講得是真不賴,風趣幽默,善解人意,語氣溫柔,哪哪兒都順人心意。
不知道王老師在堂前看著底下一堆適齡婚配的姑娘們殷切的眼神、微紅的俏臉,會不會覺得不好意思。
綺念是不能有的,家裏媳婦還孤零零等著自己呢。王老師十七歲時就和妻子諸氏成了婚,夫妻倆感情很好。
玖寨最中央很快建起了一座寬敞明亮的竹製大廳,這就是王老師日常教學的地方。裏麵是齊齊整整擺好的竹製桌子和小板凳,在竹林環繞的苗寨之中,做這些實在是不費什麼功夫。
王老師的住處在“教室”附近的一座小竹樓裏,也是寨子裏的人們為他專門建造的,裏麵的床鋪都是寨子裏的婦女們爭搶著做的,針線手藝精湛不說,還處處繡了漂亮的苗族刺繡。
王守仁就這樣安心在玖寨住了下來,每日卯時三刻(05:45)起床去領小孩子們早讀,晚上酉時三刻(17:45)給一堆大老爺們兒教完識字,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宿舍”休息。
一天三頓都會有人按時按點送到桌上,他諸事都不用操心,隻好好教書便是。
住有地兒住,吃有的吃,雖然沒辛歲做得好吃,也不算太差。但第一次回龍場之後,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半個月,到了穀雨時節,王老師的身體卻吃不消了。
繁重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大聲講課,加上用木炭條在一麵又一麵竹板上寫字等等。)讓他難以承受,一日清早醒來,覺得渾身無力,想要爬起來去上課,卻毫無辦法。
這場病讓玖寨裏的人們也慌了不少時日,才知道人不能一直工作下去,於是和王守仁商量,最終定下了,教書十日,然後放兩天假,再行工作。
於是王老師以後每上十天課,就回龍場驛休息兩天,也嚐嚐辛歲做的美味佳肴。
得,雖然從京城來到這偏僻的山林小寨,但是還是得日日打卡上班,不過在這兒可是比京城裏舒心多了。
日子就這樣有模有樣過著,這期間,王守仁第二次回到龍場的時候,辛歲沒想到其他說辭,隻好大大方方跟王所長提出,自己偶然看到王所長那本舊書,發現對自己有很大的用處,就擅作主張自己拿著用了,希望能夠得到準允。
王守仁答應了,也沒問是什麼用處,每個人都該有些自己的秘密。
那本書他已經讀了有些年頭了,這麼些年下來,也隻有偶爾的定心安神之用,而且他也明白,自己所追求的道不在那些經文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