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找工作父親被迫親出馬(1 / 2)

話說1992年1月的一天,一位老人到深圳走了一圈。華夏大地響起一聲春雷,東方風來滿眼春。我們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吧。

1992年是很特殊的一年。這一年大學畢業還是包分配的。最後一個寒假了。學校給每個即將走上社會的畢業生都發放了大學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表,要求每個準備自己聯係就業單位的學生找好接收單位蓋章,最後一個學期開學帶過來。鍾福帶著表格,回到南疆貴南省省會城市湖陽市家裏。

全家人隻有寒暑假才能全部聚在一起。父親鍾國明1986年起就從老家榆林調到湖陽工作。平時家裏隻有一個人。寒假到了,留在榆林地區高中的初中部任老師的母親薑詠和在榆林地區高中讀高三的小妹麗麗都先回到了湖陽家裏,給家裏帶來人氣。沒過幾天,在廈大念大二的大妹美美也回到了。她很懂享受,把攢下的錢用來買了機票回來。她認為寒假太短,乘火車轉車要3天才能回到,這錢花的值。鍾福是最後一個回到湖陽的,人齊了,頓時整個房子充滿生氣。

吃晚飯的時候,大妹美美問:“哥,你今年畢業了吧?怎麼沒聽說你說工作的事情呢?”

鍾福裝作不經意的說:“我們畢業以後學校都包分配的,不過聽說都是分到河南、陝西、山西那些中西部地區邊遠山區的國企。也有一些江蘇的民企願意招我們過去,待遇也不錯”。

小妹麗麗雖然才是高中生,好像知道的挺多,很冷靜的分析:“現在外企待遇比民企高很多吧,聽說內地的國企很多工資都發不出了。”

鍾福沒有撒謊,母校東華工學院是哈軍工分出來的,北方工業集團下屬的重點院校。集團在大後方有很多三線企業,每年都需要大量的畢業生。隻要願意服從分配,都能分配到工作。之前,鍾福也跟同學聯係了江蘇一些私營企業,去信之後都收到熱情洋溢的回信,歡迎過去參觀,希望到他們的企業工作。江蘇的民企很繁榮,發展的規模也很大,不僅從上海吸引了大量的周末工程師,也還需要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這種高素質的職工作為以後的人才儲備。不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大多數人觀念還是比較保守,大學生最好的出路首選出國深造,其次是走仕途或者留校,第三是到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到私企或者外企是比較靠後的選擇。

他爸鍾國明大小也算個處級領導幹部,認識不少人,一向對什麼問題都會有解決辦法,但是,多年的官場沉浮,養成了低調習慣,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輕易表態,能拖就拖。遇到別人求助,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幫忙解決。這次兒子擺明了向家裏求助,這種比較費勁的事情,他習慣性不表態,王顧左右而言他:“先看看再說吧,不著急。今晚你媽煮的冬瓜湯很好喝哦!”

鍾福發現媽媽薑詠白了他爸一眼,看來媽媽情商還是挺高的。薑詠目前在榆林地區高中的初中部教語文。她參加工作以後分別做過20多年的小學、初中的班主任,特別擅長做思想工作,一看學生的眼睛就知道他在想什麼。榆林地區高中是全地區的重點高中,也是鍾福的母校。進了這個學校,就相當於75%概率進入大學讀本科,剩下的25%也起碼也能進大專學校。學生都從小城鎮甚至是農村考進高中的,是從全地區8個縣優選出來的尖子生。他們都深深知道,隻要考上大學就能跳出農門,不用麵朝黃土背朝天,所以都懂得拚了命學習,期盼改變命運。因此,這所高中學風很好,雖然不出尖子,但升學率非常高,甚至吸引到首府的部分家長送子女到這裏插班。本來鍾福沒考上這個高中,後來薑詠聽說學校的老師有個優惠政策,可以免費安排子女進入裏麵學習,叫代培。於是,她讓鍾國明找人調動工作進入了榆林地區高中的初中部,從而也讓鍾福和鍾美美都在這裏讀高中。鍾麗麗很爭氣,自己考上了這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