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浚稽山悲歌--真相(1 / 3)

轉眼又要入秋中原的糧食快要成熟,草原上的馬也已養肥,牛羊們的幼崽也可以跟著它們的母親找食吃。往年這時間正是匈奴劫掠漢境的好時機。隻是去年的冬天不算寒冷,牲畜存活下來極多,故單於下令今年不去劫掠漢境,也讓漢人們可以修生養息多存點糧食等匈奴需要時再去取。匈奴民眾亦是開心,畢竟衣食無憂之時誰都不想去打仗。

草原上一片祥和,牧民們在忙著讓自己的牛羊上秋膘,幾個孩童們騎著小馬拿著小弓四處獵取小動物,哄鬧著比較各自的獵物。正嬉鬧間突見十幾個漢人打著漢旗舉著漢節緩緩的策馬而來,孩童們喜歡新鮮皆一窩蜂的湧了過去,紛紛拿出自己的小弓將箭搭上對準這些漢人。這些漢人見狀也不驚慌,一個領頭笑眯眯的中年人對著孩童用匈奴話拍手稱讚起來:“這些都是匈奴的小勇士,草原上的雛鷹啊。”說完特意看看孩童們掛在馬上的獵物一一詢問起來,這些孩童見有人誇讚自己立即心生好感,再看對方仔細詢問自己所獲獵物更是心癢難忍,嘰嘰喳喳的向中年人訴說自己的獵物以及打獵經過,那中年人記性極好一圈下來就將孩童們的名字都記了下來,這更讓孩童們感到自豪。聽聞這些漢人是專程前來拜訪大單於的,不由分說立即在前麵帶路引著眾人往王庭方向走。行不多時一隊匈奴騎兵趕到,驅散孩童後客客氣氣的引著這隊漢人前往王庭。

這一年漢使張和率大漢使團出使匈奴。

漢使的到來李陵亦有知曉,但心中忿忿不平也不打算與他們相見,將陳雷老常請來在自家帳篷內飲酒消愁。現在李陵很喜歡和陳雷老常相處,一個沉默寡言讓人莫名的有種安全感,另一個能說會道,死的也能說成活的,常讓人忍俊不住輕鬆萬分。

兩人閑話一人傾聽之時,兩位匈奴侍女來報說是門口有一個中年漢人前來拜訪,李陵知是漢使正不待相見,老常卻說見見也好,是非曲直總要有個交待,一些謎團大家也想弄清,於是李陵便命侍女讓漢使進來。

甫一見麵李陵冷臉以對也不與他打招呼。不料這漢使卻是人來熟,不待李陵招呼自顧自的找了個桌子坐下,拿起酒杯就且斟且飲起來。李陵見狀亦無可奈何,悶悶的憋了半天終於忍不住:“漢使到我這被誅三族的罪人這裏做什麼?怎麼不去和單於談正事?”那漢使嘴裏正咬著一塊羊肉,聞言連忙和著一口酒吞下,用袖子擦了擦油膩膩的嘴接口道:“和單於談完了,無非就是打打嘴皮子,單於不留飯所以就到李將軍這裏蹭點吃食。”言畢用手虛畫了一個大圓圈:“單於可真大方,送李將軍這樣一個好地方,還有兩個匈奴侍女,嘖嘖,真是用心了。”李陵知其嘲諷自己,正待發怒卻隻見老常笑嘻嘻的把話接了過去:“單於被李將軍打怕了,好不容易僥幸抓到李將軍,殺又不敢殺隻好拿塊好地供養起來。”頓了頓嘲諷起來:“匈奴不似咱大漢人才濟濟,隨手丟棄五千精銳眼睛都不眨的。匈奴人窮啊,看著別人丟掉的殘兵敗將像個寶一樣的端在懷裏。”

那漢使聞聽老常之言沉默片刻起身向李陵躬身行禮:“下官張和見過李將軍。”而後起身正色道:“朝中諸公皆想知道李將軍為何有負皇恩投降匈奴?”

“有負皇恩?”李陵嘲諷的大笑了起來,一把將身上的衣服扯掉,指著自己遍身傷疤向漢使一一訴說起當日自己此處是如何受傷,當時戰況如何慘烈。幾十條傷疤一一訴說完畢又指著老常的斷手,陳雷嘴上的絨毛慘笑:“一個連手都拚斷了,一個還是半大的孩子就在戰場上追殺匈奴單於,你說有負皇恩?”那漢使此時已麵有愧色不敢言語。

“既派公孫敖出塞營救又為何誅三族?”趁著漢使沉默,陳雷沉聲問起了關竅。三人聞言皆是一愣,在李陵急切的眼光中,漢使張和嚅囁起來:“公孫敖將軍回報出塞後遭遇李將軍部,並得知李將軍在為匈奴人練兵,陛下由是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