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1 / 2)

距離上一次,大概過去了四個月罷,上次寫的我看了一下,果然是寫的和狗屎差不多。

既然是感言,我就和大家嘮一嘮,嘮啥呢?我看了看很多曆史區的,大家都是嘮以及平常的東西,那我也就嘮一嘮這個。

說一下自己寫這樣一本書的目的罷。大概是一年前,那時候我剛剛考上大學,學的設計學專業,就是經常和電腦打交道。

那個時候啥也不懂,以及看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兒覺得天下無敵,經常拿百家講壇閻某人的言論說事兒。

結果可想而知,被人一頓海扁,我還不服氣,和那人吵起來了,那個人的脾氣不錯,建議我讀一讀南明史、酌中誌、明史、明末農民起義戰爭史、晚明史,還有各種各樣的明人筆記,我才知道明末有那樣的人間慘劇。

自此之後,我再也沒有看過閻某人的任何視頻。我不否認這個人的厲害,但是我認為,他厲害和他是一個屑人並不衝突。當年掌摑閻某人的一位讀者曾經說過和他交談的三個條件,其中一個就是參加過清史國際研究會……

嗯,這大概就是這個人的態度罷。不提也罷。我讀明史,尤其是晚明史,感觸最深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的那些百姓,在那樣的條件下,我根本不敢想象他們是過得怎麼樣的。

鼠疫,旱災,水災,兵禍,屠殺,一係列的事情,真的不敢想象。

認識到了這些,我知道,有些人生活在今天這個世界,今天這個和平的國家,真的是一個幸福。

比如說閻某人,比如說易某人,比如說袁某人。

他們真的是幸福。

他們能夠大放厥詞,能夠各種暴論,需要感謝這個法製國家,需要去感謝政府,保護了他們的各種合法權益,保護了他們的人生財產安全。

我有一本貳臣傳,我感覺這些人和他們沒什麼兩樣,一個是太平年吃救濟糧的走狗,一個是亂世叛國投敵的漢奸,有什麼兩樣?

皓首窮經無人問,嘩眾取寵天下知。

講真,晚明,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但是也是最讓人感覺憋屈、荒唐、無奈、憤怒的時代,忠誠和背叛,怯懦和勇敢,背叛走狗,忠義堅守,有的人一生短暫,卻光明磊落;有的人壽終正寢,卻遺臭萬年;有的人搖尾乞憐,卻後人不知;有的人背叛反正,卻一世罵名;有的人才能不足,卻力挽狂瀾。無數的仁人誌士,獻身在這樣一場戰爭中。

有時候我會想,他們究竟是為什麼這樣做?他們是為什麼?後來我知道,很多人憑借著一腔熱血,半縷英魂,把他們的熱血灑在這片土地上,有一個夏完淳,還有千千萬萬個夏完淳;有一個張煌言,還有千千萬萬個張煌言;有一個李定國,還有千千萬萬個李定國。他們不是傻,他們不是蠢,隻是根植在靈魂血脈裏麵的華夷之辨,知道頭可斷,血可流,衣冠不可改。所以——

張煌言才會寫下:“我年適五九,又逢九月七。大廈已不支,成仁萬事畢。”

黃道周才會寫下:“史筆流芳,雖未成名猶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