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末,被劃歸北軍的劉閑擊胡校尉部也終於得到了命令,可以撤回長安了。
都說華夏的農人是最草根的一群人,這裏草根可不是貶義詞,反而形容出了他們的忍耐力,他們的生命力何等的頑強,從上郡回返,沿途已經有逃難的難民返回了居住地,重新開始了耕種,黃土鋪天的官道兩旁,農人趕著耕牛將土地犁得鬆軟,然後彎下腰,乘著凜冽的寒風,將種子重新灑落在大地,一片片攏田景色,格外的令人心情放鬆。
可彙入大軍中,折返到了長安灞橋,劉閑的心情就沉重了起來。
難怪任何時代,戰爭都是災難,盡管一個冬天,漢軍基本上沒有和匈奴人正麵交鋒幾場,戰死的人並不多,可是饑寒交迫中凍死餓死,被野獸襲擊咬死,大漢恢弘的四十五萬大軍,減員竟然也足足有了上萬人。
灞橋邊,等著自己親人歸來的關中百姓,等來的卻僅僅是一塊冰涼涼的籍貫兵牌子,淒厲的哭聲離著老遠就能聽得清清楚楚。
心頭發酸中,可惜劉閑也沒辦法給這些大漢屬們一點藉慰,因為他的部隊是折損最大的一隻,出征時候五千人,駐防三個月間盡力在山中收攏敗兵,還吸收了些逃難到山裏的輕壯,他也不過隻剩下了兩千四百人,折損一半兒還多,戰車軍械丟失了大半,匈奴胡馬拉回來的爬犁上,也滿滿都是屍骸。
眼看著四野百姓也是滿懷期盼的簇擁在了自己部隊左右,領回自己親人屍骸時候,絕望的哭泣聲,聽得牽著瘸腿大黑馬黑胖子的劉閑也是恨不得將腦袋都埋到地裏一般。
這次的確是他的決策失誤了,導致如此多的戰隕者。
灞橋外送還兵牌屍骸,不過部隊入城倒是格外的隆重,畢竟要顯示大漢帝國的勝利給勳貴諸侯們看,進了城,又是朝廷精心組織的百姓進行夾道歡迎歡呼,四十五萬大軍中,隻有十萬有資格進入城中,雖然格外狼狽淒慘,不過作為北軍之一的擊胡校尉部,也是有這個資格入城報功的。
從灞橋入城,這一次,皇帝禦用的朱雀大街直道也全部開放開,武裝閱兵那樣,浩浩蕩蕩的大軍光鮮亮麗的一路向北,最後在未央宮前的廣場挺住腳步。
不過估計還是和劉閑得罪了某些人有關,別的部隊入城前,都得到了些補給,新的甲衣將舊盔甲替換掉,穿破了的征服也換成新的,一眼望去,一看就有大漢天軍的氣派,精神抖擻的,可劉閑部就沒有,三月乍暖還寒時候,有的軍士為了取暖還包裹著老羊皮襖,摻雜在報功的大軍中,真猶如叫花子一般存在。
朱雀廣場上嗎,率領南軍,漢文帝也是親自迎接到了宮門外,率領騎兵先行進入廣場,這次的三軍主帥,丞相灌纓翻身下馬,隨著他,上萬前鋒騎兵一同整齊的下馬跪拜起來,山呼聲隆重而震撼天際。
“臣灌纓拜見陛下,陛下隆威!”
“拜見陛下!”
難怪那麼多的英雄豪傑都想當皇帝,上萬騎兵整齊的跪拜歡呼,這份威風氣派的確是令人心馳神往,不過漢文帝明顯和他孫子劉徹是兩類人,而且今年的戰果的確是沒有達到效果,劉恒近近三十幾歲就已經顯得格外蒼老的臉上看不到多少喜悅來,似乎強撐著才一拂袖。
“丞相辛苦,諸將士請起!”
不過跟隨著漢文帝身邊,許久沒有露麵的太子劉啟,聽著底下歡呼的一幕,倒是臉上露出一股子向往陶醉的神色,不經意間,甚至他胸脯都挺得更直了些。
“謝陛下!”
灌纓從地上站起,他背後,將軍騎兵這才跟著紛紛站起,嘹亮的歡呼聲旋即再一次響起,話說,在大漢當丞相真的一副好嗓門,沒等將士們歡呼結束,灌纓蒼老洪亮的聲音又是清晰地傳遍了偌大的朱雀廣場。
“向陛下獻功!”
“末將遵命!”
這兒是傳承自春秋戰國,軍國天下的最深刻展示了,來自平民的將士向皇帝獻功,以此得到身份地位的晉升,一隻接著一隻參戰部隊驕傲的從禦前走過,將斬首,俘獲的旗幟指揮嚎叫放在禦前誇耀,同時漢文帝也視察著功勳親自給與封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