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寫個故事給自己(1 / 2)

回家後的成牧送走了前來安慰自己的丁隊五人,坐在桌案前苦思冥想該寫個什麼樣的故事才能最快通過幻境。

其實寫故事不難,難的是要作詩啊。

他摸了摸下巴,心想這回好歹要自己寫一首,整天抄前人的也沒意思。

不如先把詩寫好,再根據詩歌的立意完成故事。

說幹就幹,他鋪好紙張,提起筆卻頓住了。

雖然我的專業是古代文學,但我們從來不學如何寫詩啊,就算學寫詩,也寫不過前人。

看來要劍走偏鋒,取巧而為才行。

他眉頭深皺,腦中忽然靈光一閃。

幹脆就在詩歌的立意上下手,別人都是出將入相,我偏偏來個遁入空門。

中州沒有佛教和道教,寫點新鮮的,他們沒見過的,剛好能彌補我在作詩才能上的不足。

他抬起頭,透過窗子,望見院子裏那株柳樹,在深冬的肅殺中仍舊安靜地站著,垂下萬條光禿禿的枝條,默默注視著世間的種種。

一抹詩意越上心頭,他提筆寫道:

“垂首默立山水門,

低眉且拂世間塵。

不與王謝爭春暉,

但留清氣待歸人。”

讀了幾遍,隻覺得一個遺世獨立的隱士形象躍然而出,雖然寫得一般,好在立意比較獨特,配上故事應該不會太差。

他滿意地點了點頭,刷刷寫下題目“詠柳”。

既然是這首詩表達的是出世的意思,那麼不如寫一個經曆豐富,後來又看破紅塵,大徹大悟的故事。

選誰做原型比較好?

一個名字突然跳進他腦中。

侯方域!

清初戲曲家孔尚任的本子《桃花扇》中的侯方域。

他年輕時沉迷青樓楚館,後來國破家亡,曆經艱辛,結局是在道士張瑤星的點悟下遁入空門。

雖然《桃花扇》裏的故事跟真實的明末曆史有些出入,但做戲嘛,總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

這部曆史劇在古代戲曲史上地位極高,用侯方域和李香君兩人的相愛別離,帶出南明小王朝的興衰成敗,可謂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單是這個寫法和立意,就比其他戲曲高了許多。

這樣一出戲,既符合我剛才寫的那首詩,又跌宕起伏,把主角好一通折騰,麻煩一多,可以加入的情節就多,肯定升階有望。

就選它了!

成牧靈感如泉湧,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就把侯方域最後和李香君重逢的那一段全部寫出,隻不過把名字改成了成方域和梅香君。

成方域的經曆跟孔尚任的安排差不多,梅香君卻做了一點改動,隻寫她被親哥所害,後來憑借自己的聰明才智報了仇。

畢竟她是個配角,不好來搶主角戲份的。

等拿到文氣又守住文氣後,就讓我成方域吟詩一首,再遁入空門,簡直完美。

寫完幻境故事,他把箋紙放進袖中走出小院,在傅宅轉了半天才遇上一個提著食盒的鶴發偶人,連忙拉住他問道:“請問林先生在家嗎?”

鶴發偶人把他帶到西院,悄聲喊道:“林昀大哥在嗎?”

一名小童步態穩重地從院中走出,皺著眉頭道:“莫要叫嚷,大公子已經回來了。”

這小童看著有些眼熟啊,好像剛來傅宅的時候,就是他來請我去見林非辰的。

成牧摸著下巴,看了看長了一副小童模樣卻老成的林昀,又看了看身邊滿頭白發卻喊林昀為“大哥”的偶人,心想以後絕對不能用外表來判斷他們的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