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少年說書人(1 / 3)

大唐國都,長安城,笙歌豔舞,紙醉金迷

太宗皇帝李景孝玄武門事變,殺害自己的兩位親哥哥,然後登基。

當年的劊子手,三十年之後,竟然也以仁義稱天下。

長安不分城,隻分坊,但是既然有人,那便自然有了高低貴賤,有了區域之分,南城最大。

因為城南是窮苦人求生活的地方,租子便宜,居住簡陋。

但同樣,城南也是長安四城人最多的地方。

人多意味著有江湖,有江湖意味著打打殺殺。

雖然每天夜裏,總會有人死去,但城南的人從未減少,反而緩緩增加。

有江湖,就有俠氣。

有俠氣,便有了故事。

故事便從一杯早茶說起吧。

王安寧的茶是南城賣的最好的,不是說有多麼好喝,因為他家有個很好的說書先生。

說書先生不大,今年才十八,說書卻說了有六年。

王安寧作為南城最吃香的說書先生,自然有人捧著。

王安寧說書的茶樓門口有副對聯,上聯是:茶亦醉人何必酒,下聯是:書能香我無需花。

南城來來往往這麼多人,沒幾人是靠這對聯進門的,倒是白瞎了少年的幾份用心。

大多數人還是聞著少年的說書聲進來的,雖是少年,說書聲卻略有中氣,毫不怯場。

今日講的是《大明英雄傳》,至於大明是哪個朝代,鬼知道。觀眾們隻管聽個稀罕,誰去分辨真假曆史。

小先生說的故事,你在別處肯定都沒聽過。但別處的先生,都已經說起小先生的話本了。

今日,王安寧來的比平常早了一刻鍾。因為今天,茶館裏會來一位客人,一位來自長林的客人。

所以,王安寧不得不給予尊重,多來一刻鍾。

長林是南城最大的幫派之一,還有紅袖樓,馬幫。這三個勢力緊緊的掌握著南城,安然的做著南城的土皇帝。

長林總管了南城最主要的幾條街道,商鋪,還有城南大部分牙子商人。靠吃租子,便是一筆天大的收入。更別提還有些自家開的酒樓,茶館,當鋪等等。生意也是如日中天,這才奠定了其南城幫派霸主的地位。

紅袖樓相比起來,便有些不那麼光明正大了,賺的盡是些青樓,賭場之類的灰色收入。

而馬幫,顧名思義,靠走馬為生,還有漕運,這些都是身家立命的本事手下盡是些窮苦人士,抱在一起求個活路。

除此三大幫派,地下也有數十個大大小小的勢力,蠶食著剩餘的利益。

今日來茶館的,是長林的三當家,楊宗厲。而這座茶樓,也是長林的商鋪。按照慣例,三當家的來了,自然要清場,包樓。

但王安寧說書有個習慣,就是愛聽書的不論貧賤富貴,統統可以來。還禁止包場,包圓。

第一次,楊宗厲來的時候,手下人習慣的包場,聽客也都識趣的散去,惹得王安寧一陣生氣,對著楊宗厲就是一頓臭罵,說人人生而平等,為何你聽就得剝奪人家的權力。最後鬧得,茶樓坐滿了人,王安寧才開講。

這要是換做脾氣不好的當家人,早就偷偷抹了王安寧的脖子。

但楊宗厲不同,一來,他癡愛王安寧的評書。二來,長林做事想來也沒有這麼飛揚跋扈。於是,盡管提前一天知道三當家的要來,也僅僅是早來了一刻鍾。但茶樓裏的座位全無空席,亂烘烘的,討論著上回書說的內容。

座位之間,基本有空隙的地方也早已經占滿,甚至門口,也擠著幾個來晚的客人。上茶的小二,拿著個熱水壺子四處續水,又靈巧的從小小的縫隙中鑽過。路過誰的時,也都盡力擠著,生怕燙到自己。

王安寧今日穿的還是一身白袍,身上披著件大毛裘子。到了茶館,一路慢慢的走向後台,一路又跟熟悉的聽客打著招呼。

“小王先生,今個您來的早了些啊。”

“小王先生,今還講上次的?我昨個有事沒聽,還是聽老周給我絮叨的,屬實沒您講的好啊。”

“小王先生,趕緊些吧,老夥計等不及了。”

小王先生,這是老聽客對王安寧的敬稱。王安寧也沒有辜負聽客,每每的段子都惹人癡醉。

一路上,王安寧打了不知多少個招呼,才擠到了後台,見到了吳掌櫃。

吳掌櫃是王安寧救命恩人,王安寧是吳掌櫃的發財貴人,自古一報還一報,做了善事,便有了善果。

王安寧十二歲那年,餓到在茶樓門口,是吳掌櫃發了善心救下了他。後來小王先生,便也把這瀕臨倒閉的茶樓給到騰出了現在的名氣。

吳掌櫃今年四十有五了,身穿一身錦紅棉袍,眯瞪著小眼,渾圓的身軀便知道這家夥如今富得流油。

見到吳掌櫃,王安寧打了聲招呼:“吳叔,三爺到了?”一直以來王安寧一直以叔侄之禮恭敬吳掌櫃,吳掌櫃也沒有多桀驁,依舊那般和氣,對他來說,知足便是樂。

“三爺在樓上,不打緊,你吃了早食沒?還有半刻鍾,沒吃了去後院吃兩口,這大冬天的來碗羊湯最舒服。”吳掌櫃和氣的對這個自己的異性侄子說道。至於三爺?早已經守了王安寧的規矩不知多久。

王安寧說書還有的特點,隻在早飯前後一個時辰,午飯後一個時辰。美名其曰叫“下飯先生”,又叫“就故事下飯”。真的做到了聽故事吃飯的節奏,所以茶樓又多了些營生,管些飯食。

其實聽客都清楚,王安寧之所以在這幾個點說書,是因為這幾個點,人最閑,聽的人時間也最多。盡力為更多的人說寫書,講些故事,是王安寧的本意。茶樓也可自帶吃食,無人理會,人太多了,讓茶樓供應,其實也供應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