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票房失利?(1 / 2)

看書網.630.,最快更新華娛科幻之王最新章節!

西疆,魔鬼城附近。

“呼……呼……啊……啊!”

雷嘉音穿著宇航服,在麵罩頭盔中發出著急促的呼吸聲,顫顫巍巍的站起身,時不時發出慘叫與痛呼。

巨大的3d攝像機沿著鋪好的軌道,360度的環繞著雷嘉音。

“cut!”戴著遮陽帽和墨鏡的陳景行拿著導筒喊出聲:“不錯,這條過了!”

雷嘉音吃力的擎住整個頭盔,向下按壓,隨後摘下頭盔,深呼吸了幾下,擦了一下頭發和額頭上的汗水,活像是剛參加完萬米長跑。

事實上,在雷嘉音看來還真不遜於萬米長跑。

這段戲是《火星救援》中男主角在火星風暴中受傷暈倒被遺落火星,第二天醒來,腹部被碎片深深紮入,男主吃力的起身環視火星環境並在傷口被牽動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基地的戲。

看起來簡單,但這是一個長達兩分鍾的長鏡頭,全麵的展示了風暴後的火星全貌,以及男主的傷勢和堅韌,不得不說,經過《地心引力》後陳景行拍長鏡頭似乎有些上癮,最終的結果就是既折磨自己也折磨演員,更折磨劇組的其他人。

雷嘉音這段戲足足拍了十幾條,當然也並不是說雷嘉音這段演的不行,作為方法派的好演員,《火星救援》沒有什麼“高難度”戲份能難住他,而且這部電影本身對於表演就沒有殿堂級的要求,又不是要參加戛納電影節評獎。

純粹是陳景行對於更多可能性的保留和探索而已,3d攝像機在軌道上移動的速度,雷嘉音本人的呼吸節奏等等,他都嚐試每一條中都讓演員演出不同的感覺,到了剪輯的時候,哪一條好就用哪一條。

誰讓陳景行既不差時間又不差錢呢,如果不是因為題材限製,《火星救援》的3.5億製作成本都能靠讚助商和廣告掙回來了。

“好好休息一下吧!”陳景行上前拍了拍雷嘉音的肩膀,又轉頭對著劇組喊道:“休息一個小時!王哥,找一下天上的無人機是誰放的。”

陳景行抬頭望著天上盤旋的無人機,一臉不爽和無奈。

《地心引力》在國內外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目前全球票房已經超過了7.8億美元——僅僅是華國票房就已經接近了4億美元——目前排在2016年全球票房排行榜的第四位,而且這還並非極限。

後果就是《火星救援》獲得了空前的關注,已經不是之前發布會上官方力推的聲勢了,那個時候《火星救援》在輿論中的形象就是一部和航天部門深度合作的獻禮片。

現在的《火星救援》是從商業上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不僅媒體關心,網民也很關注。

因為《火星救援》的演員中同樣有雷嘉音和吳越,其中雷嘉音是男主角,而吳越則扮演“祝融號”火星飛船的指令長,在《地心引力》中是雷嘉音救吳越,《火星救援》則是剛好相反。

這也是一個能夠相互呼應的梗,夢工廠現在製作的電影多了,也有資格在不同的作品中互相致敬、互相呼應了。

而在外界,更是傳出了《火星救援》是《地心引力》的續集的說法。

當然這倒也並非無稽之談,事實上陳景行規劃的太空三部曲,也許基調和風格略有差異,故事主題各不相同,但都是設定在同樣的世界觀下的,盡管這其實沒有太多實際的作用。

不管是人們好奇《地心引力》的所謂“續集”,還是《地心引力》激發起了華國人對太空和太空電影的喜愛,因此關注《火星救援》,總之就是有太多人對這部電影的拍攝產生了興趣。

天上的無人機也由此而來。

陳景行不得不佩服這些狗仔媒體的毅力,本以為將拍攝地點選在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應該會讓劇組進入“世外桃源”,沒想到也逃不過窺探,甚至動用了無人機。

這裏可是交通相當不便,方圓數百裏都沒有人煙的,附近隻有一條公路經過。

陳景行自然是不想被媒體偷拍的,哪怕僅僅是拍攝中的照片,但是一想有人肯費這麼大力氣來偷拍《火星救援》的片場,那就說明寫出來的新聞肯定有很多觀眾會看,這倒讓他心中又詭異的生出些安慰。

8月初的氣溫還是很高的,尤其這裏紫外線很強烈,陳景行在拍攝間隙躲入了搭建的“火星科研站”,準備看看種的土豆的情況。

沒錯,陳景行不僅在這個鳥不拉屎的“火星地貌”搭建了科研站,還真建了三個大棚種土豆。

幸好無人機應該沒有透視眼,沒辦法看到龐大的科研站中種土豆的房間,火星種土豆是他決定保密的一個重要情節,算是給觀眾的一個驚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