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李氏百年間,天籟之飛刀(1 / 3)

林朝英是林遠圖的女兒,林詩音是林遠圖的孫女。

而同時,李莫愁是李尋歡的堂妹,李滄海和李秋水則是李尋歡的姑媽。

李忘塵用了好一會兒,才理清楚這新奇的關係。

而他又止不住好奇是否還有這樣的“驚喜”,順勢旁敲側擊地追問下去,寄望理清這混亂的時代,到底有多少本前世耳熟能詳的名字。

既說到了家族秘辛,林詩音懂事地離開,而接下來李尋歡的回答也並未令李忘塵失望。

——甚至都不是驚喜,而是驚嚇了。

林家雖然是武林中一處人才輩出、頗有聲望的世家,自祖上林遠圖的辟邪劍法威震武林以來,在大明福建紮穩腳跟,一手創立的福威鏢局,聲名遠播,還出過林朝英這樣的絕頂高手。但即使是這番家底,若要與李家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也。

因為李家的跟腳淵源太過深厚。

其最根本最核心的所在,竟赫然就是以長安為都,盤踞神州中央,三分天下的大唐皇室!

這消息簡直如同五雷轟頂,一下子炸在了李忘塵的腦子裏。

在李忘塵目瞪口呆的表情前,李尋歡苦笑著道出這一段曆史:昔年五胡亂華,神州混亂,有一位明主楊堅澄清玉宇,橫掃奸佞,創立大隋。

大隋即成,氣象不凡,幾有秦漢風采,但到底不若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漢高祖起兵於草莽,而是托世家支持而起,也受世家所桎梏。

在此時的大隋世家之中,有四大門閥實力最強最大,最具有代表性。

分別是李閥、宋閥、獨孤閥、宇文閥。

其中的李氏,最初起自秦時大將李信,後至飛將軍李廣,再傳李陵,後傳至隴西李淵膝下次子,終於出了一個驚天動地、震古爍今的大人物,此人即當今大唐的真正立國者,大唐太宗皇帝李世民。

李世民殺兄弑弟,登基為皇,雖遠不能掩蓋他的才幹人格,卻也令門中一幹支持李建成、李文吉的勢力們魂飛魄散、聞風喪膽,以至於南渡北去,紛紛逃竄。

他們雖是逃竄,但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彼時正值宋明相繼建立,天下三分格局已定,便在當地站穩腳跟,更彼此呼應,相互聯係,與西方的大唐遙遙相對。

這兩夥人正是李尋歡、李忘塵,李滄海、李秋水、李莫愁的先祖們。

他們既立足腳跟,自然思量東山再起,苦心孤詣地磨練武功,籌集勢力,要為李建成、李文吉複仇。

但他們很快被一個人找上門來。

而這人正是李唐手下的一員。

李忘塵忍不住問,“這是什麼人,竟然有這樣大的膽子?”

李尋歡道,“他的膽子其實並不算大,和他的功夫相比,簡直可以說很小了。唐太宗皇帝能選擇他作為使者,也是相信他的武功。”

李忘塵眨眨眼,“此人還是個絕頂高手?”

李尋歡點頭道,“古往今來,能融彙《易筋經》萬般玄妙於一身的人,也不過寥寥數人。這樣的人,自然就是天下有限的頂尖高手了。”

李忘塵驚叫一聲,“《易筋經》!”

前世今生兩個世界,沒聽過這個名字的人隻怕也不多了。

李尋歡業已習慣李忘塵對武林掌故的了解,並不驚訝。

他笑了笑,“我給你講個故事。昔日達摩祖師東渡,創出《易筋經》後不久便離開人世,他的大徒弟二祖慧可禪師由於武學境界有限,因此無法領悟《易筋經》,幸得一日他在長安道上遇到一位少年,隻談論三天三夜,就盡數破解了《易筋經》的奧秘,並且還讓慧可完全領悟了經文!”

李忘塵忍不住挑挑眉,“一個少年,竟然有這樣的驚人智慧,難怪是天下頂尖的高手……這人就是那自李唐而來的使者?”

李尋歡道,“若非有此一樁舊事,就算少林派和唐太宗皇帝交好,也絕不會令得本門絕密武功外泄的。”

李忘塵沉聲道,“此人到底是?”

李尋歡道,“他也姓李,也算隴西李氏的分支之一。正是大唐開國功臣,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將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李藥師!”

李忘塵愣了一愣,“李靖!”

他驚訝無比,蓋因在《大唐雙龍傳》中的李靖,雖同樣是個軍事天才,但在武功上卻絕排不上號。

可在這個世界的曆史中,卻似乎是另一番形象。不是印象中那個縱橫沙場的大將,而是個悟性極高、智慧通天,甚至能夠為佛門二祖解易筋經的武道奇人。

——這一下子,怎麼就從大胡子莽漢,變成了類似張三豐的大宗師了呢?

鬼鬼,李靖會易筋經,難道李世民還會如來神掌不成?

李忘塵這邊兒還犯嘀咕呢,那邊的李尋歡已繼續講了下去。

“其實衛國公前來尋找宋明兩脈的李家人,也並非趕盡殺絕的意思。原來是唐太宗皇帝仁人慈心,有意化解仇恨,便驅策衛國公前來與兩家人賭約,衛國公分別以一身絕世武功挫敗兩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