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秦腔不死!(1 / 2)

金陵一套。

高藝謀等人也在聽《緣分一道橋》。

聽完之後,他忍不住讚歎:“這首歌比烈酒還要烈!”

“是啊,這首歌肯定會在娛樂圈引起不小的騷動。”

“秦腔和詩詞的搭配,簡直是神來之筆。”

“塞外將士浴血奮戰的場麵,仿佛曆曆在目,這首歌的畫麵感非常強。”

不隻是高藝謀他們被這首歌驚豔到了。

凡事聽了這首歌的人,都下意識的選擇了單曲循環。

因為大家從來沒聽過這種風格的歌曲。

“李雲飛和蘇以的唱法有些奇怪。”

“不是奇怪,那叫做秦腔。”

“我草,秦腔?你沒聽錯嗎?”

“沒錯,他們確實用的是秦腔唱調,隻不過融合了現代元素。”

“這王多餘太牛比了,上次在搖滾裏麵加了京劇,這次居然加了秦腔。”

“這人確實厲害,他不僅懂現代流行音樂,還懂我們的古典戲劇。”

“除此之外,他還非常善於融入我們自己的文化。”

“緣分一道橋這首歌開篇便融入了藍湛的《出塞》,把大漢將士鎮守邊疆的場麵融入了歌中,活用了這首詩。”

“詩就在那裏,但卻隻有這條魚想到融入自己的歌中,這隻能說,這條魚確實比很多作曲人都要高明。”

“是啊,這條魚從狼煙到孤魂,再到寫史,寥寥幾個字,就把咱們國家詩詞裏的幾個境界全都點到了,文化功底和寫詞造詣確實高人一等。”

“此外,蘇以完美的把秦腔展現了出來,那怒音、喊唱、說唱信手拈來,一般人根本沒辦法比。”

“這首歌其實在作曲上盡管仍保留了流行歌曲旋律,但在音域的選擇和音調的呈現上,幾乎全部用了秦腔的起伏感,一個樂句裏囊括大起大落的旋律設置就是最好的體現。”

“誰說秦腔不行?我倒覺得不是秦腔不行,而是現在我們的音樂人不會用。”

“是啊,我們的那些大作曲家,真應該好好向王多餘學習學習。”

“這首《緣分一道橋》,我打滿分。”

“我也是,這首歌意義非凡,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很多人都喜歡上了這首歌。

淩霄也聽了這首歌。

“這條魚,真是厲害。”

淩霄讚歎,“他對傳統音樂的和戲劇的挖掘非常深,我不如他。”

蘇飛燕不禁想到那首《滾滾長江東逝水》,人家一個字也沒改便寫出了一首好歌,這就是能耐。

“這才是於我們夏國的歌啊。”

淩霄感慨,他寫的歌很多,類型眾多,但現在他都不怎麼喜歡。

因為這些歌盡管傳唱度很高,但代表不了夏國。

“秦腔沒有死……”

淩霄喃喃。

翌日。

《緣分一道橋》登上了風雲榜第二,綜合評分90分!

無數人驚呆。

“90?這才第一天就有90分?”

“這也太誇張了吧?這首歌真這麼好嗎?”

很多沒有聽歌的人,下意識的去聽了一下《緣分一道橋》。

聽完之後,他們終於明白為什麼《緣分一道橋》能登上風雲榜第二了。

這首歌,實至名歸!

光影傳媒,當陳艾陽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傻眼了。

“90分?你沒看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