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郎朗書聲,自一處大屋內傳出,經久不息。
奇怪的是,放眼看去,讀書之人,竟非全是啟蒙幼童,其中,有少年,有中年,甚至,還有遲暮之年。
這裏,便是如今昌蘭鎮分堂的學堂。
眼下,分堂的發展,可謂氣勢如虹。
壽彭祖不愧為一方富豪,經商之能,遠非賴正平可比。
如今,他非但將香囊事業擴大數倍,還將辟穀丹粉末摻雜於幹糧之中,一塊幹糧,便可解一頓之饑,專供大夏朝軍隊使用。
有此奇物相助,大夏朝軍隊雖無力進攻,卻也堪堪,止住了潰敗之勢。
大夏朝與白穎王朝的戰局,逐漸膠著,進而帶動的,是更多的幹糧消耗,大夏朝斥重金購買幹糧,一時間,丐幫財富,源源不絕。
有了財富支持,其餘各堂,皆放手施為。
半年內,又引來近萬流民,如今丐幫已達五千之眾,鎮民也達到三萬之數,整個昌蘭鎮的規模,又擴大不少。
但,高速發展背後,必定麵臨諸多掣肘,賴正平一度最煩惱的,便是幫眾的素質低下。
無他,大字不識!
手把手傳授武學,那隻是初期,若真到了一定境界,便需自行參悟。
可這些幫眾,大多貧苦出身,又有幾人,念過私塾?
況且,其中還有大量孩童,自幼便在外行乞,更是大字不識一個。
有諸多藥材幫助,幫眾習武的進度飛快,但,一本本秘籍擺在他們眼前時,卻是一拍兩瞪眼,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可奈何。
眼見幫眾提升越來越慢,賴正平不由心急如焚,幸好幫眾中,也有學富五車之士。
芮弘方,年近四十,真正的鴻儒之士。
奈何出身貧寒,且生性高傲,不喜逢迎拍馬。
故,雖有經緯地之才,卻隻能屈居一方,做一縣令。
眼見大夏朝奸賊當道,民不聊生,芮弘方一時憤憤,作詩一首諷刺時政,流傳民間,朝野皆聞。
卻不料,引得大夏朝皇帝勃然大怒,遂冠以逆賊之名,流放塞外。
流放途中,遭遇白穎王朝大軍來襲,押解之人四散潰逃,芮弘方這才趁亂逃脫,一路流亡,到了昌蘭鎮。
眼見丐幫造福鄉裏,芮弘方也深受感動,遂以鴻儒之身加入丐幫,並成了丐幫學堂的先生,教書育人,也算是樂在其中。
學堂初建時,苟楠便曾在外旁聽,也算是一償無緣私塾的遺憾,感受一下,這種書香之氣縈繞的氛圍。
哪知,這一旁聽,便從學堂外,聽到了學堂內,如今,苟楠幾乎每日必來,成了這學堂裏的一名,乖乖學生。
“人!”
芮弘方以炭為筆,在白板上寫下一個,大大的人字。
“以形釋義,人字之形,如一個鞠躬之人。故,懂得鞠躬、謙遜,方可為人。”
“人,之所以鞠躬,是因心會思考,明己身不足,方知需與他人合作,地之性,最貴者也!”
“人以縱生,貴於橫生,故象其上臂下脛。”
“是以,人乃地之心,禽、獸、艸、木皆地所生,卻不得為地之心;惟人為地之心。故地之生靈,人,乃極貴。”
芮弘方在堂上講得眉飛色舞,堂下,卻是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