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天寶在裏麵找到兩幅很有意思的古畫,古畫雖然畫風不一樣,但內容很相似,要表達的思想也是非常一致,都叫《韓熙載夜宴圖》。
這時候,洪天寶就有些疑惑了。這兩幅都是真跡,一幅是顧閎中的作品,另一幅是周文矩的作品。這兩幅,作為華國十大傳世古畫之一,名氣很大,洪天寶不可能沒聽說過的。
這幅畫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
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致,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根據他的了解,周文矩的那幅早已經失傳,在這裏發現也就十分合理。但顧閎中的那幅不是說還在故宮博物館嗎?而且還是館內的鎮館之寶中的一件。但眼前這一幅又是怎麼回事?他的眼光,不可能看錯的,這一幅絕對是真跡。
“給幅畫你看看。”洪天寶將顧閎中的那幅遞給唐心看。
唐心有些疑惑地看了一眼洪天寶,接過來,她看到上麵的內容,頓時瞪大眼睛,隨即態度立即變得認真起來,仔仔細細地查看整幅作品。
洪天寶則是繼續觀察周文矩的那一幅,兩幅作品各有千秋,很難比較好差。
周文矩是五代南唐很出名的畫家,他的仕女畫從題材內容到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唐代周昉的傳統。論者謂其體近周昉,而纖麗過之,這是由於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和不同地域的婦女體態所存在的差異所決定的。
他畫佛道、人物,力求不蹈襲曹仲達、吳道子等人的窠臼。畫人物衣紋,效仿李後主的書法筆意,行筆瘦硬顫掣。善於表現繁華富麗的生活場景,是周文矩人物畫的特長。
洪天寶展開畫麵,畫麵上一共記錄了五段內容。為手卷形式,以韓熙載為中心,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
第一段寫韓熙載和賓客們宴飲,聽教坊副使李家明的妹妹彈琵琶。畫家著重地表現演奏剛開始,全場氣氛凝注的一刹那。畫上每一個人物的精神和視線,都集中到了琵琶女的手上,結構緊湊,人物集中。但人們斂聲屏氣的神情中使場麵顯得十分寧靜,從這彈奏琵琶的手上,似乎傳出了美妙清脆的音符,而這音符震動著觀眾的耳膜,勾攝了他們的內心情感。
第二段寫王屋山舞“六麼”,熙載親自擊鼓。描繪了韓熙載親自為舞伎擊鼓,氣氛熱烈而動蕩。其中有一個和尚拱手伸著手指,似乎是剛剛鼓完掌,眼神正在注視著韓熙載擊鼓的動作而沒有看舞伎,露出一種尷尬的神態,完全符合這個特定人物的特定神情。
第三段寫客人散後,主人和諸女伎休息盥洗。宴會進行中間的休息場麵,人物安排相對鬆散。韓熙載在侍女們的簇擁下躺在內室的臥榻上,一邊洗手,一邊和侍女們交談著,也是整個畫卷所表現的夜宴情節的一個間歇,整體氣氛舒緩放鬆。
第四段寫熙載更便衣乘涼,聽諸女伎奏管樂。人物疏密有致,樂伎們的吹奏動作中,使人感到高亢、豐富的管樂和聲,調動了欣賞者的情緒。女伎們吹奏管樂的情景,韓熙載換了便服盤膝坐在椅子上,正跟一個侍女說話。奏樂的女伎們排成一列,參差婀娜,各有不同的動態,統一之中顯出變化,似乎畫麵中迷漫著清澈悅耳的音樂。
第五段寫一部分親近客人和諸女伎調笑,宴會結束,賓客們有的離去,有的依依不舍地與女伎們談心調笑的情狀,結束了整個畫麵。完整的一幅畫卷交織著熱烈而冷清、纏綿又沉鬱的氛圍,在醉生夢死的及時行樂中,隱含著韓熙載對生活的失望,而這種心情,反過來又加強了對生活的執著和向往。
洪天寶認真領悟,發現頭兩段最傳神,主賓或靜聽、或默視,集中注意於彈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擊鼓打板的都按節拍演奏,似乎還有聲韻傳出畫外。
由此可見畫家觀察細微,把韓熙載夜宴達旦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五個場景,四十多個人物音容笑貌無一不活脫絹上。
畫麵中樂曲悠揚,舞姿曼妙,觥籌交錯,笑語喧嘩,更突出了韓熙載心事重重,悒鬱無聊的精神狀態, 每段中出現的韓熙載,麵部角度、服飾、動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相同,臉上沒有笑意,總是深沉、憂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