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天坑教授(1 / 2)

送江清妍回家後,蘇陽沒有馬上回金安路68號,出了南方工業學院大門他開著寶馬528朝相反方向駛去。

蘇陽以後的目標是死磕原電池工業,領跑全球電池工業的同時,製定電池生產的工業新標準。

所以,他必須有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實驗室。

打造一個實驗室設備儀器方麵還好說,畢竟鄰國老大哥現在還在,國際上對共和國的科技封鎖還未真正開始,隻要肯花錢再費點功夫就能弄回來,可招攬人才方麵,蘇陽目前還一籌莫展。

僅憑一人之力是無法開展科研學術的,這一點蘇陽很清楚。

等他從港市回來以後,蘇陽能源實驗室項目就會正式開工建設,主體部分最多三個月後就能使用,全部完成也用不了半年時間。

在此之前,蘇陽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

比如理論上的研究要查很多資料,蘇陽需要馬上提出課題思路,而實驗中會遇到的橫向課題設定,也需要招聘一些專家學者們去協助自己完成。

理論思路一直在蘇陽腦子裏存著,什麼時候需要什麼時候拿出來用就是了,蘇陽現在麵臨的主要難題就是如何能吸引電化學領域的專家加入到他的課題中來。

或許是自己想的太多吧,蘇陽禁不住苦笑著搖頭。

要知道,他現在還隻是一個無名小卒,充其量就是前段時間在MaterialsToday和Angew上發表了兩篇論文而已,以他目前取得的成績拿去唬唬外行還行,真拿到國內專家學者們麵前就不夠看了。

起碼,沒有哪個真正的學者會因為蘇陽發表了兩篇論文就跟著他幹。

蘇陽今晚的目標是南方大學。

這個年代大學雖名義上都歸教育部管,但實際操作中卻有很大不同。

南方大學屬於後世國內知名雙一流理工類大學,但現在每年教育專項撥款卻少的可憐,教育部隻能勉強維持教職員工們一部分的工資發放,主要科研經費來自於鐵道部扶植資金。

這種現象還要持續幾年,就好像蘇陽所在的南方工業學院離不開冶金部一樣。連學生們的畢業分配都需要冶金部先點頭才能進行。

人家拿了錢出來,好的人才得緊著人家冶金部先挑不是。

按照事先打聽好的地址,蘇陽摸到一處路燈昏暗,四處汙水橫流的筒子樓下。停好車子蘇陽下車抬頭向上望去,不禁愣住了。

太不可思議了,後世著名的天坑教授魏學理就住在這種破破爛爛的地方?

魏學理,西京人士,南方大學材料學專家,今年五十七歲。同時,魏老先生也是國內少有的專注車載電池材料領域的頂級專家。

蘇陽記得在他重生前那個時空裏,他和魏學理教授有個幾次交流。

隻不過那時老魏同誌已經是耋耄老者了,但神奇的是蘇陽跟魏教授做學術交流時,老先生依然思路清晰,奇思妙想頻出,甚至有時候能一針見血指出蘇陽在學術中存在的誤區。

這是蘇陽想招攬的第一個人才,蘇陽很看重今天的會麵。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