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諸如‘什麼是正義’、‘什麼是善’這類問題時,蘇格拉底采取的姿態是:他什麼都不懂,需要別人進行指導。”
“蘇格拉底佯裝無知,誘使別人詳細闡明他們在這類抽象概念上的觀點。”
“然後,他用一係列貌似無知的問題,迫使他們陷入自相矛盾的混亂境地,以至於他們最終不得不屈服:隻能承認,不知道自己說的是什麼東西。”
“正是雅典人不可思議的寬宏大量,才讓他們把這種事情忍了幾十年。直到蘇格拉底70歲時,他們才終於忍無可忍,逼他服毒自盡。”
——艾薩克·阿西莫夫,《Asimovonsce》(章節:【錯誤的相對性】)
......
命題1:夏蓋蟲族不是人。
命題2:人類的善惡道德源自人類的思維。
結論:夏蓋蟲族的善惡道德與人類的思維無關。
古典式三段論,很神奇吧?
域外天魔、異星生命、不可名狀、萌萌海星,稱呼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
但表達的意思都統一明確:它們不是人。
若是正統的科幻故事,在涉及到‘外星人’題材時,人類與非人之間的社會差異、思維衝突、技術路線、族群命運,這些宏大敘事下的激烈矛盾便是最大的看點。
然而宏大敘事與個人英雄主義——通俗文學體裁之中最成功、最久經不衰、商業市場前景成熟的劇情範式——是互相衝突的。
用1萬字來敘述主角的‘成功過程’,被稱作推進劇情。
用1萬字來描述世界的‘客觀環境’,被稱作水字數、堆設定。
雖無奈,但請理解:
客觀事物不以“主角”的意誌為轉移——就像某位土木魔鬼,1萬字了還在打灰修路沒空出場——王國的宮廷也好,教會的聖城也罷,世界本就是自然而然地發展著,片刻不停歇。
顯而易見的事實:當“主角們”在奮鬥、在幹活、在‘推進劇情’的時候,
“反派們”也在奮鬥、在幹活、在‘推進劇情’。
好人在卷,壞人也得卷呐。
唯有死人不用卷。
當然了,由於幾乎不存在能與“反派”共情的讀者群體,用於敘述它們的‘成功過程’的劇情,盡量得精簡字數。
啥?真有人想看15萬字的《反派種田故事會》?不會吧不會吧?
咳,言簡意賅,不水字數,咱們把視角放到夏蓋妖蟲的身上。
首先,非常違反直覺——【夏蓋妖蟲】盡管聽起來像是“奇幻種族”,但實際上這種在星際間流浪的“蟲族”,是根正苗綠的“科幻種族”。
這裏不再贅述它們曾經的母星(擁有雙子綠色太陽的夏蓋星)是因何毀滅的。
幸存的夏蓋們各奔東西,
星際難民船的遙遠流浪。
其中一支隊伍,抵達了這處晶壁係的偏僻行星——夏蓋蟲族的幸運,本土生命的不幸。
生存之爭,隻看屁股。
夏蓋妖蟲的族群之中,主要分為兩個派別:
一派,狂熱盲信著一祗尊名“Azathoth”的混沌真神。這一派的夏蓋認為,“阿撒托斯”之外的【強大生命體】都隻是偽神,試圖讓所有它們接觸到的智慧生命,都去轉信【盲目癡愚之神】。
(如果把AD大公的陣營視作[守序·邪惡],那麼Azathoth的陣營可以視作[混沌],無關善惡的純粹混沌)
另一派,從人類的三觀道德出發,是純粹的享樂派。這一派的夏蓋認為,獲得種種全新的‘蟲生經驗’,體驗各式各樣智慧生命的‘享樂與墮落’,才是它們蟲生的最大意義。
(寄生成功之後,通常隻有腦科的鑽孔手術,才能把它們從宿主的顱骨中取出來)
簡而言之,一派是宗教魔怔蟲,另一派是混沌樂子蟲。
反派靶子.jpg
流浪至此星球的夏蓋蟲族,它們也要努力“種田”。
為了讓自己這一支夏蓋難民‘開開心心繁衍生息’——
——首先,征服這顆星球!
堪稱典中典的【反派目標】,早就被用爛的那種。
俗套,且樸實無華。
可這就是【房間裏的大象】,
無論承認與否、喜歡與否、嘲笑與否,
無論包裝的如何精妙,
大多數“反派們”的追求,究其根本,無非就是【我要征服】和【讓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