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再也沒人敢去演什麼戲了,前車之鑒曆曆在目。
觀世音菩薩、馬元尊王佛、日照王菩薩、普賢菩薩、大鵬金翅雕無一不是西行取經路上的受害者,更有懼留孫和金剛藏被打得魂飛魄散,形神俱滅。
月光王菩薩建議:“咱們誰也別去管唐三藏一行人了,他們愛幹嘛幹嘛,隻要能平平安安走到靈山來,就算是阿彌陀佛了。”
這一次,包括佛主在內,所有西方教弟子都點頭稱善。
眾人已經不對西行取經能功德圓滿抱有期待,隻求能在這次殺劫中存活下去。
佛主又遵從西方二聖的旨意,免去普賢菩薩五千年麵壁思過之罰,算是對觀音之前挺身仗義執言的一種回報。
…………
一念才生百魔出,修行最苦奈寂寞。
西行取經團離了八百裏獅駝嶺,繼續西行。他們還不知道,因為獅駝嶺一劫,東方和西方都差點幹上了。
唐三藏帶上金箍後,沒有半點悔過之心,每日叫猴子傳口信與西梁國女王,那含情脈脈的語氣,讓猴子聽了都有些不好意思代傳。
相應的,女王每日做出幾十種齋飯,請猴子帶回去給唐三藏享用,並也帶回口信。
唐僧的一係列騷操作,都被西方教弟子看在眼裏,但沒人願意出麵管他,這廝就是個禍害,走到哪禍害到哪,誰和他扯上關係,準沒好果子吃。
是以西方教弟弟人人裝傻,權當不知道的樣子,連佛主也不例外。
佛主甚至已經打定主意,若是西行取經團再遇上什麼困難,向自己拈香求救,也權當不知道。誰愛去救誰去救,本佛爺沒有金蟬子十世身那樣的孽徒。
又經數月,早值冬天。
但見那:嶺梅將破玉,池水漸成冰。紅葉俱飄落,青鬆色更新。
沿途的妖怪仿佛也變聰明了,知道這唐僧肉一點都不好吃,誰去誰死,避之不及。
取經團順順利利的通過了比丘國,半點阻礙都沒有。
更搞笑的是,比丘國國王聽聞是以男兒身產子的取經人來了,連麵都不敢見,直接命人替他們換好過關文書,速速打發出境。
也不知是不是唐三藏經曆過太多,心性變了,膽子也開始大起來了,他竟然突發奇想,問猴子能不能晚上一個筋鬥帶他回西梁女兒國,白天再一個筋鬥飛回來繼續趕路。
這話說出來,把向來膽大包天的猴子都驚出一生冷汗。
“小和尚你是不是瘋了,這等荒唐事,佛主和菩薩們焉能坐視不理?”
“天意如此,托夢於我……哎喲哎喲~~別念緊箍咒,我不去就是了,哎喲喲……”
一計不成又生一記,從那以後,唐三藏就拚命催白龍馬快點走,強烈暗示:就算用點法力也無所謂。
小白龍簡直無語,當年小和尚嚴格禁製自己使用法力,還口口聲稱西行路上不得取巧,要身體力行。現在為了一己私欲,逼得自己使用法力,簡直是雙重標準,太尼瑪虛偽了!
小白龍也想早點取經回家,開始使用法力小速奔跑,那一日便走了往常一月的距離。
這下子樂得唐三藏找不到北,直誇小白龍能幹,將來福緣滿滿。
又走了許多時日,離靈山越來越近,眾人心中也很高興,都想著早點交差,好各回各家,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
這一日,取經團途徑一片崇山峻嶺,但見野花山樹,景物芳菲。
唐三藏心情非常之後,下馬隨手采集幾朵野花,交予猴子,讓它一會帶去給西梁女王。
猴子默默歎了口氣,低著腦袋,接下花朵,又準備聽唐三藏甜言蜜語般的口信。
“夙世前緣係赤繩,魚水相和兩意濃。不料鴛鴦今拆散,何期鸞鳳又西東!藍橋水漲難成事,佛廟煙沉嘉會空。著意一場今又別,何年與你再相逢!”
“都給你說了,口信越簡單約好,你嘮嘮叨叨說這麼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的話,俺老孫怎能記得住,是不是又想挨一頓緊箍咒了。”
“別別別,你就轉告女王,吾甚至想念她,會盡快完成取經大業,回女兒國與她相聚。”
“早這樣說不就得了嗎,真是浪費時間。”
這時,遠處傳來呼救之聲。
“來人啊,救救我啊……快來人啊,救救小女子啊……”
唐三藏、猴子、豬頭、沙僧、白龍馬互相幾眼,都沒說話,全程靠眼神交流。
半響,唐三藏才說:“荒郊野嶺,杳無人煙,怎生會有人呼救,聽起來還中氣十足的樣子,這鐵定是個妖怪,勿需理她,咱們上路便是。”
“小和尚變聰明了。”
“師傅開竅了。”
“師傅英明。”
“嘶嘶嘶嘶……”
“哈哈哈哈~~這點小伎倆焉能騙得過貧僧,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