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7 燈火已隔世般闌珊(1 / 3)

當天然二和孫越澤把老太太攙扶進房間之後,王堅和大偉也跟著走了進去,而且大偉為了這個樂子,居然以他千金之體端起茶倒起水來,鞍前馬後的伺候著,象極了慈禧老佛爺鞍下的那匹白龍馬。

而王堅則仔細端詳著那掛墜裏的泛黃照片,如果沒有意外,那個男人就是他的老爹兼師父——王三一,也就是村裏人嘴裏的老木匠。

不過與後頭土布衣裳草繩鞋的老木匠不同的是,照片上的他,真的是帥出了一種風格,甚至可以單單從一張照片上看出風骨這種東西。還有那身規規整整的西裝,雖然看不到做工如何,但是從合身程度來看,肯定不會是垃圾堆裏撿來的便宜貨。而他旁邊那個身著洋裝的年輕女孩,看樣子最多也就十八九歲,臉上帶著少女的青澀和嫵媚,兩個人站在一起相當合拍。

這個女孩呢,應該就是現在坐在桌子旁邊用手撐住額頭的這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人,時光已經把她年輕時的傾世容顏雕刻成了現在這幅樣子,可卻硬生生的合了瑪格麗特在《情人》裏說的那樣,被時光雕刻後的美麗其實比最初的美麗更有一種特別的韻味。

“你……好點沒?”王堅把水杯輕輕的往前遞了一下,並從口袋裏摸出一包餐巾紙放在老太太的麵前:“我覺得我爸總是有原因的。”

“你長得不像他。”

老太太總歸是見慣了風雨的人,在沉浸在悲傷一會兒之後,她慢慢的開始恢複了,用紙巾擦了擦麵頰上的淚水之後,抬起頭異常慈祥的看著王堅:

“可我一眼就能認出來,你們的氣質太像了。”

王堅頗不好意思的摸著後腦勺:“我被老爹一手調教大的,應該會有影響吧。”

“我遇見阿一的時候,他比你還小上幾歲。”老太太顫抖著手摸了一下王堅的腦袋,那眼神就像是在看自己的親兒子:“跟你一樣精神。”

接著,老太太絮絮叨叨就把深藏在自己心裏多年的故事,當著兩個學生的麵,用一種講故事的語氣娓娓道來。

那年是一九六零年,那時候的老太太還是叫劉惟因,家裏因為是國民黨的高級軍官,所以因為局勢問題而不得已移居到了美國,投靠了當時作為法學教授的親叔叔。那時的劉惟因還剛剛滿十八歲,因為家學淵源的原因,所以她幾乎和本地的孩子沒有任何的差別,很快就融入了這片陌生的土壤,並且以十分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而也就是因為這樣,她認識了當年剛剛去到美國的王三一。

王三一當年剛去美國的時候,身上分文沒有,就像王堅剛踏入這片土地時候的樣子,而師徒父子的路似乎有些驚人的巧合,就在他像沒頭蒼蠅到處亂竄的時候,認識了剛剛高中畢業等待升入大學,而在大學周圍打工熟悉環境的劉惟因。

那時的王三一,就和現在的王堅一樣一樣,窮且有著讓人發指的扭曲價值觀,認定的東西絕對不會有任何更改,而且不是自己親手賺來的東西也絕對不會碰。不過那個看似從鄉下來的擰巴小子卻有著讓人瞠目結舌的能力,不但英語流利,甚至還精通法律和史學。

故事之所以能成為一段故事,那就是因為它是一個具備人物、時間、地點、起因、經過、結果的完整體係,缺了任何一項,都會成為一種陰差陽錯。

王三一當時缺錢,且不接受任何救濟,劉惟因缺少的則是一個能和她交流她所感興趣的法學的人。所以性格直爽的劉惟因在賣了一瓶可樂給王三一並聊了一個下午之後,直接邀請他成為了自己的家庭教師。

那一天,正是王三一二十一歲的生日。

於是,在之後的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裏,唯一在枯燥的法學之路上與劉惟因作伴的人就隻有王三一,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還發現王三一除了脾氣倔強之外,真的是沒什麼缺點。細心、大方、開朗,寫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手漂亮的小提琴、會彈鋼琴,甚至還能在報刊上零星發表一些他用英文寫的小詩來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