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殿!竟然是宮殿!”眾人情不自禁地驚呼一聲,一個個表情立即變得豐富起來。隨著視野的逐漸開闊,一座古樸的青色宮殿赫然出現在了眾人麵前。一縷縷的青煙從宮殿嫋嫋升起,從遠處觀望便像是一座仙家福地般,讓人視之不免生出一種向往之感。
然而眾人心裏卻非常明白,這隻是表象。那嫋嫋升起的青煙乃是陰煞之氣濃鬱到巔峰程度之後,自然催生出的一種青極煙煞。別看這些青極煙煞僅僅隻是縷縷,可其中所折射出的意義,卻是令人心神震撼。能催生出這等青極煙煞者,必是身俱滔天戾氣之人,絕非那些魂晶礦脈所能引發的天地異象。隻是這座宮殿的紋理所散發出的氣機,卻是隱隱給人一種陽內透陰,陰外隔陽的恍惚感,這種感覺很是奇特,即是矛盾又仿若渾然天成,著實令人難以追根溯源。
或許武判幾人不曉得其中玄機,然而丁勉對此卻是心如明鏡。陰之氣機自然是戾氣、煞氣混合所致的產物,而這磅礴大氣的陽之氣機,定是佛韻無疑了,隻是除了佛韻之外,似乎還夾雜了一絲玄之又玄的靜心禪意。恍惚間,丁勉似是看到了一座大氣磅礴的佛殿,一股股玄奧的佛理,透過佛殿外壁向外蔓延而去。外佛內邪,戾煞、佛韻層層遞進,如此詭秘的宮殿,與佛門傳說中的眾生成佛寶所是何其的相似。
佛主告訴諸比丘說:“在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表示時間的數量單位,意為無數)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勝的如來,具足佛的十號之德,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的國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諸位比丘:此佛自從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以來,已經有極其久遠的年代了。譬如有人將此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國土,磨成的寫字用的墨汁,如此經過東方一千個國土時,灑下一點如微塵大小的墨汁。再過一千個國土,又灑下一點墨汁。按照這樣的方式,灑盡所有的墨汁。如此說來,你們認為這國土多不多呢?即使算術師或算術師的弟子們,他們能算到盡頭得知其數嗎?”諸比丘回答說:“不可能,世尊。”佛主接著又說:“諸比丘,如果把此人經過的國土,包括灑上墨點的和沒有灑上墨點的,都全部再磨為微粒之塵,一塵算作一劫,那麼,此佛自從滅並以來所經過的劫數,要比這個劫數多出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劫。由於我具足如來特有的知見之力,所以,在我看來,如此久遠的劫數也如同今日一樣,並不長久。”
這時,佛主欲複述其義,便誦偈道:
“我想起在過去世無量無邊劫的時候,有位福、慧具足的佛,名叫大通智勝。假如有人竭盡全力將此大千世界所有國土全都磨成墨汁,然後過一千個國土,灑一點墨汁。如此,將所有的墨汁全部灑完,一點墨汁即一千個國土。再這所有的國土包括點上墨汁的和未點上墨汁的,全都磨成微塵,一塵算作一劫。大通智勝如來滅度以來所經過的劫數比此劫數還多。我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融無礙的智慧,悉知大通智勝佛及聲聞、菩薩久遠劫前的滅度如同今日滅度一樣。諸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佛的智慧是極盡微妙,絕對純淨,所向無礙的,它可以通達無量數劫。”
佛主又告訴諸比丘說:“大通智勝佛壽命長達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本來,該佛在端坐菩提道場,破除一切魔軍的擾亂之後,即可獲得無上聖智,但他那時卻尚未成就佛道,佛法也未出現於前。如此經過一小劫,以至十小劫,大通智勝佛始終結跏趺坐,身心不動,但佛法依然未能出現於前。這時,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菩提樹下為佛鋪設了一由旬高的師子座,佛將於此座上獲得無上聖智。就在大通智勝佛剛坐到此師子座上時,諸位梵天王撒下各色天花,散落於佛座四周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陣陣香風吹去了萎謝的花朵,新的天花又紛紛而下。如此持續不斷達十小劫,以鮮花供養於佛。甚至一直到該佛滅度,他們還是照常地散下天花。與此同時,四在天王等諸天神常擊天鼓,其餘諸天神常鳴天樂,他們以此方式供養於佛,長達十小劫,一直到該佛滅度也是如此。諸比丘,大通智勝佛經過了十個小劫,佛法才出現於前,他才最終證得無上聖智。
“大通智勝佛未出家修道之時,有十六個兒子。第一位兒子名叫智積。每個兒子各有其種種奇異的珍玩之具。他們聽說父親已證得無上聖智,於是都放棄了自己的珍寶,前往佛呆的地方。這些兒子的母親依依不舍,她們流著淚,一同為兒子們送行。他們的祖父即當時的國王與一百名大臣及億萬人民前呼後擁地來到佛的道場,以便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並供養、恭敬、尊重、讚頌這位如來佛。他們到達佛的住地之後。全都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並繞佛三匝,以示敬禮,然後,看著世尊,用偈語讚頌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