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悠回到Sail之時,隴川理紗已經睡過午覺,在辦公桌上看文件了。
見到他,秘書小姐輕輕放下筆,五指張了張放鬆了下,開口說道:“石岐部長預約。”
“嗯,”牧野悠坐下,“讓他上來吧。”
“哦。”隴川理紗拿起座機往運營部打去。
約莫十分鍾,石岐和誌才來到會長辦公室,手裏拿著一堆文件。
牧野悠讓他坐下,客套話也不說,直接進入主題,“這次來是為了什麼事?”
“是這樣的。”石岐和誌整理了下喉嚨,說道:“目前ailiaili來到了一個增長的瓶頸期,尋找下一個增長點是ailiaili的迫切需求。而會長提出的A戰略恰恰完美地契合了ailiaili的需要。”
“客套話就別說了。”牧野悠打斷。
“咳,在一次行政部組織的營銷座談會之中,一名京都大學教授的發言啟發了我們。”
“嗯。”牧野悠示意繼續。
“這個時代的營銷戰場本質上已經不在於貨架,而在於占領消費者的心智。”
牧野悠思考了下,一時間沒想到反駁的點,“廣告?”
“廣告自然是占領消費者心智的手段之一,但這個手段已經給消費者造成了困擾和疲倦。”
石岐和誌繼續道:“我們運營部考慮的其實是品牌擬人化,人更願意與人打交道,而非冰冷冷的物。”
這個確實,《1984》的作者刻畫得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到底恐怖在哪?
恐怖源頭的其中之一不就是如同死物一般的冰冷冷的高度集權體製嗎?
智械危機為什麼會讓人覺得恐懼?而強大的美國反而讓人心生向往呢?
機器人搶了人的工作機會,但是美國金融掠奪他國的錢財,造成的最終效果有什麼兩樣?
還不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機器人可能會暴起傷人,美國也會。
石岐和誌說到這,牧野悠已經明白過來了。
畢竟是見過未來的人。
未來的海對岸,連小品牌都玩品牌擬人化營銷,而且還是公開著玩,消費者明知如此也抵抗不住。
畢竟擬人化營銷不像饑餓營銷,饑餓營銷隻能算‘陰謀’,私底下玩可以,被別人揭穿了也要說沒有,因為不敢說有!
而擬人化營銷呢,屬於‘陽謀’,陽謀的可怕之處在哪?明知是火坑,你也會往下跳。
另外,擬人化營銷是可以進化的營銷套路,進化的方向之一就是粉絲經濟!
這方麵搞偶像起家的ailiaili還是很熟的,起碼搞懂了一些互聯網粉絲經濟的理念,不至於一頭霧水、兩眼摸瞎。
石岐和誌怕牧野悠搞不懂擬人化的概念和優勢,還詳細講解了一番。
牧野悠這次沒打斷他,而是細細傾聽,看看有沒有什麼獨特的見解和思路。
石岐和誌這次準備充分,顯然運營部已經將這個營銷策略打磨了一遍,不僅僅是個想法而已。
牧野悠拿起他遞過來的文件看了起來。
簡單看完摘要後,遞給隴川理紗,又拿起石岐和誌遞過來的手機。
牧野悠明確過移動端是發展核心,所以石岐和誌首先就要求項目部那邊將擬人化方案放到移動端上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