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道衍:此法虞王更勝一籌(1 / 2)

朱允炆對朱標點頭,告退離開,忙著安排人手去救濟來的難民。

周乾看著朱標道:“爹,明日我給你帶些治咳嗽的藥來。”

朱標道:“有禦醫。”

周乾催他回去,自己去找蔣瓛和馬三保去了,安排他們去做事,順便給三保賜了姓,改了鄭和。

朱棣把這個內侍送自己了,那自己就有改名的權利。

東宮,偏殿。

朱允炆示意黃子澄和內侍一起過來安排。

正巧李景隆來了,剛從練軍的地方回來。

朱允炆得知李景隆練軍的地方藏著女人,以此威脅,李景隆乖乖的,客客氣氣的過來了。

李景隆身為第三代曹國公,從小就錦衣玉食,沒上過戰場,對兵書研究很精通,每次和朱元璋討論,都會受到誇獎。

又是親戚,還學富五車,外形長的還不錯,和朱允炆是表兄弟,從小一起長大,關係特別好,朱允炆有事還是會找李景隆。

等李景隆進來,朱允炆便希望李景隆幫自己設粥棚救濟逃難的災民。

這件事做好了,受陛下喜歡。李景隆上次讓開棺槨惹了朱元璋,正好拿來好感。

當下答應:“此事交給九江。”

朱允炆滿意的點頭,又和李景隆說了細節:“粥要稠些,才能把難民吸引過來更多。”

被派出去打探消息的內侍回來稟報道:“虞王跟戶部主事走了,奴婢打聽到虞王說設粥棚不急,待會兒還要去魏國公家。”

朱允炆一聽,眼睛亮了,對著李景隆道:“看看大哥多蠢,這時候還想著找女人。”

李景隆不吭聲,也不反對。

朱允炆道:“那個女人的事,我不會告訴皇爺爺的。”

…………………………………………

海務理事衙門,道衍坐在空蕩蕩的屋子喝茶,正對門的石頭上刻著知行合一幾個字。

周乾看著夏原吉道:“寫,傷亡人數沒有,農作物沒損害,房屋完好的情況下,輕微災害。

人數死亡在五人以上,十二人以下的時候,是……人數在十二人以上,三十人以下為……”

“淮河以南,洪武三年到二十年水災貧發十三次,旱災有六次……共十九次,河南以黃河泛濫為災,北方一帶旱災,雪災……”周乾翻著戶部的記錄。

他叮囑夏原吉和道衍把這件事做完整,便轉道去了魏國公府。

寬敞幹淨的臥房裏,徐妙錦坐在桌邊,青蔥玉手將水煮的菜按照分量給朱高熾分好:“高熾,今天你隻能吃這些菜的。”

“修身需要堅持。”朱高熾想到自己母親回北平時叮囑他的話,強忍著吃下菜。

他覺得修身太痛苦了。

西斜暖陽裏,徐妙錦將自己的頭發細細理著,坐在窗邊,盯著不想吃菜想吃肉的朱高熾。

這座院子安靜,應天雪不會積太久的,今天太陽出來,雪就開始融掉,她也沒有梳洗打扮,任由傾城的素顏沐浴在夕陽裏。

肌膚如玉,眉目如畫。

“高熾,都說女子心易變,你們男子更善變。”

朱高熾嘴裏咀嚼著菜,眨了眨眼說道:“小姨,我沒變啊,我還是最聽小姨話的。”

“沒說你!好好吃菜。”

朱高熾點頭,繼續吃菜。

“那待會兒你陪小姨出去走走,待在府裏好無聊。”徐妙錦低下頭,露出白皙的脖頸。

“小姨,我覺得你是大明最美的人了。”朱高熾誇讚道。

“我也覺得是!”

他還沒誇完,就聽到院子裏傳來聲音,忽然察覺到自己小姨嬌軀一顫,繼而緊張起來,把脂粉都碰翻了。

朱高熾走到門口,看到是自己很熟悉的人,笑道:“大哥。”

剛才還抱怨男人心善變,喜新厭舊的人轉過頭去,矜持道:“你這個大忙人怎麼來了。”

周乾笑道:“昨晚夢見你了,心裏想著你,忙完就過來了,見你雖然不能當吃飯,但能讓我多吃幾碗飯,誰讓徐娘子秀色可餐。”

“花言巧語。”徐妙錦站在窗口,哼了下,隨後走出來:“聽說暖棚被……”

周乾笑著頷首:“已經讓工匠抓緊時間修補,幸虧蘿卜白菜不值錢,不過有件事想讓你出麵。”

是不值錢的就好……她心裏稍稍鬆了口氣,又問道:“何事要我出麵?”

“跟我走,去了就知道。”

徐妙錦點點頭。

朱高熾道:“姨,我呢?”

“你去玩吧,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朱高熾心裏吐槽,女人才是最善變的,他化悲憤為力量,把盤子裏的水煮菜全吃了。

周乾讓她上馬,牽著馬要走。

鄭和立刻過來道:“虞王殿下,奴婢來吧。”

蔣瓛啪嘰拍了下鄭和:“那匹馬太烈,你牽不了,你牽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