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書法大家(2 / 3)

“媽,這是我淘來的寶貝!爸,你也過來看看。”

“你以為寶貝都是路邊上的大白菜啊,你說撿就撿?我就不相信,你的眼力會比專家都高。”呂鳳來離得近,直接打開箱子看了看裏麵的東西,從第一感受來看,的確像是老的,盡管作為曆史老師,但是呂鳳來並沒有這方麵的鑒賞知識,憑借自我觀感說道:“這本書和硯台都好像有點年頭了,文信,你花得錢多嗎?別被騙了啊。”

“放心,媽,我不是說過我在商思文管所工作一年不是白幹的嗎?跟趙所長學了很多鑒定方麵的知識,前幾天我不是剛淘了兩個寶貝,賺了一百來萬嗎?你們要對我有信心啊,而且最近我打算和小軍一起合夥開個古玩店。”

年輕人有了一些成就得意忘形是很正常的,沈中興畢竟是教育工作者,也沒對沈文信的話語指摘,而是拿起了那本羊皮紙的書籍,在明末清初之時,受到歐洲和滿族人的影響,那個時候的文人喜歡把一些重要的文字寫入羊皮紙內,比較紙張和絲綢要留存幾百年,沒有專業的保養方法,很難實現。

也許是手抄者為了讓後人看到這本書的原稿,所以才舍棄傳統的書寫材料,使用羊皮紙,在歐洲一些重要的文獻也是用羊皮紙書寫,那時候與西方也是頗有交流的。

可以追溯到明代萬曆年間,而明末清初之時,傳教師和士大夫之間有了許多的東西文化的碰撞,使用羊皮紙也不是很奇怪。

東方的古籍留存在後世少的原因,主要還是書寫材料的原因,造紙術方便了社會之間的文化交流,卻讓國人很少能看到古人的原稿,不過也有一句“紙壽千年”,通常意義上說的是宣紙,不過一般來說在古代尋常老百姓哪裏能用得上宣紙,那可是高級奢侈品啊!

連一些士大夫也很少使用宣紙,價值是頗高的,而且宣紙的壽命時間長是與保存方式有直接的關係,相對來說羊皮紙的保存無須太多的專業辦法,隨著時代的變遷,留存下來,實屬不易。

沈中興一字一句地與記憶中的古人筆跡做比較,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沈中興的書法也不錯,所以會在空閑時間便會臨摹著名的書法家字帖,這樣的小楷頗有鍾繇的風格,沉穩方正,而書頁的《鶴樓集》,作者張翀幾個字卻是用草書,筆鋒恣肆任性,揮灑自如,於縱勢中常又橫筆崛出,情緒跌宕,勢不可擋,表現了撼人心魄的雄壯力量,又有王羲之的風采。

兩種書法相得益彰,雖然有前人的遺風,卻不失自己的風格,形成了一個全新的書法。

反複研究了許久,沈中興低頭沉思,也沒怎麼說話,使得沈文信不由得詫異,暗道:“難道老爸知道手抄之人的來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確定其市場上的價值就有了一套參考標準。

“爸,您知道書寫者是誰?”

兩件寶物讓沈文信收回了樟木箱子內,三人坐在大廳內,沈中興的異狀,連呂鳳來都納悶了。

“老沈,你倒是說啊,裝什麼深沉啊,都是自家人。”

“我看書本上的字跡,有了一個猜測,隻是不敢確定而已。”

“什麼猜測?”沈文信急不可耐地道,對於古玩這一行當,需要知曉的方方麵麵,書法方麵沈文信涉獵的並不多,無法判斷書寫者是誰,但是通過摸寶,卻知道這個物件必定不凡,五品寶箱啊!在古代五品可是太醫院的最高品級。

一個所謂的匠人,能達到五品,已經難能可貴了。

“我看是王鐸,明末清初人,清薑紹書《無聲詩史》稱具‘行草書宗山陰父子,正書出鍾元常,雖模範鍾、王,亦能自出胸臆;border-bottom-style:none;border-left-color:rgb;border-left-width:0px;border-left-style:none;border-right-color:rgb;border-right-width:0px;border-right-style:none;border-top-color:rgb;border-top-width:0px;border-top-style:none;color:rgb;"href="http:///book/42016/">官術全文閱讀)。’與我的觀察正好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