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櫻湖女子學院《裝甲戰線》部技術顧問兼教練葉倩鴿)

“加特林的槍林彈雨很常見,但到目前為止的加特林集火對射也很少見。這是我當選手的時候也很少看到的情景。眼前的觀戰屏幕上出現的,就是加特林激烈的對射。”

“占據中央位置的加特林專用的是諸葛囈離,帶著新人ST(前鋒)的邱亦軒和BR(破壞者)的孫一玫對發電站進行牽製。”

“這次我們是紅隊,青峰被注冊為藍隊。”

《裝甲戰線》經常以這兩種顏色來分組。

與其叫長名字或不好叫的隊名,讓人一時無法判斷,不如單純地叫紅方或藍方更容易讓觀眾理解。但是,記錄上寫的都是戰隊的名字。

現在在眼前進行的,是中央發電廠的爭奪。

發電廠雖然是由取得的一方獲得對司令塔的攻擊權的設施,但即使被奪取了也不會有什麼變化,隻要被奪取的地方能夠阻止對司令塔的攻擊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因此,這不是勉強取得主導權的設施。

不過,采取這種方式多少能起到牽製對方的作用,隻要不被過度壓製就沒有問題。

應該說是因為從一開始就不會變成激戰區,更多的是觀望的互射。

該設施隻有在比分落後的後半場出現反敗為勝的突擊時才變得重要。

盡管在那樣的設施開幕,正麵諸葛囈離的大型加特林和邱亦軒的雙肩加特林的攻擊。

與之相對的對手是加特林狂熱者,向全世界宣傳了其存在感的樓文萱的大型加特林和雙肩加特林一齊射擊。

而且在樓文萱附近的最前線的敵人ST(前鋒),也使用大型加特林和肩部單一加特林進行射擊。

“我真想說,你們是多麼喜歡加特林啊。”南野琳心裏想道。

孫一玫本應該在後麵進行掩護射擊,但她卻像偶像一樣,穿著重視外表的可愛裝甲裝,抱著狙擊步槍躲了起來。

不僅僅是因為她是個初學者,還因為她被這激烈的加特林射擊場麵所震撼,完全陷入了緊張之中。

從剛才開始,每當有流彈擊中附近,她就會發出微弱的悲鳴。

這樣一來,她在這場比賽中就派不上用場了。

這次比賽的地圖是被稱為“決鬥區域”的非常簡單易懂的戰鬥區域。

這張地圖的兩邊都有高台,高台隻能從中央爬上去。

也就是說,即使從高台一側進攻,也無法壓製高台,所以如果貿然往前走,就有被從高台繞進去夾擊的危險。

相反,如果從高台一側進攻的話,即使塞進對方也不會被對方占據背後,因此高台一側很容易成為攻擊的主軸。

中央突破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但是中央突破從左右的援軍容易趕上所以不能說現實吧。

因為這個地圖是以高台為基本的攻擊,防禦區域,岔道和遮蔽物也是較少的,可以說是根據對方擊破的KD差直接容易接連勝敗的基本的地圖吧。

北側區域因為對方有高台,從南野琳一方來說是防禦路線。

在那裏用S-8聯賽展示出堅實的戰鬥能力的雲瞳和廖雨桐。

然後由射擊槍迷周藝文等3名有經驗者組成了堅固的防衛。

與此相對,在南野琳一方的進攻路線南側,有新人AT(攻擊者)何茜茜和經驗豐富的白杉杉。

與其說是在高台上以隊長南野琳為主的形式進攻,不如說是為了讓全體新人適應比賽的布陣。

說實話,南野琳作為領隊對有經驗的選手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問題,所以並不在意。

雖然沒有參加過入S-8聯賽,但也是挖牆腳招來的人才。

都是一些原本就很有名、很有實力的選手。

與此同時,南野琳更想在這場比賽中,先確認一下今後該如何使用她們。

順便說一下,言錦文被安排在中央後方遊弋的遊擊位置。

相反,關於她,南野琳非常煩惱該如何處理。

如果讓她狙擊,她就能泰然自若地做出連專業人士都很難做到的精準的連續擊頭動作;如果讓她打遊擊,他也能發現瞬間的破綻,一舉拿下對手。

就像電影中出現的主人公一樣,單憑一己之力就能殲滅敵軍部隊的一騎當千,是名副其實的“一人軍團”。

突然出現在《裝甲戰線》界在中學生大賽上以幾乎無雙的狀態引導母校獲得優勝,在S-8世界聯賽上也以不讓其他國家的王牌選手靠近的驚人的強度和記錄引導中國獲勝,成為亞洲第一個優勝的天才。

雖然作為職業選手有過戰鬥經驗,但像南野琳這樣的凡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對待這位天才。

“總之,先把大家的戰鬥方法都展示出來,然後再考慮吧。”作為領隊的南野琳這樣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