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郡的治所在宛城,也就是今日的南陽市區所在,宛城城南門外有一座鄔堡,張權帶領著親衛營三百兵士,正朝著出塢堡行進。
宛城有縣令有縣丞,有自己的一套官員班子,張權不想動也沒興趣,況且現在都是以軍事為重,縣令沒有多少權利,隻能負責民事。
咱隻是別部司馬,豈可越矩,咱可是守規矩的人呐!
這處塢堡乃是南陽張氏的產業,張氏乃是南陽當地大族,名醫張機張仲景,以及此時的長沙太守張羨,都是張氏族人。
作為現任族長,張文年紀老邁,就差遣兒子張直為張權引路。
張直字伯義,三十多歲,麵色平和,不失幹練,陪著張權縱馬前行。
遠遠看見塢堡,向張權說道:“公子請看,前麵就是張家塢堡,我已命人騰空,打掃幹淨,專候公子駕臨。”
張權說道:“伯義客氣,改日我必登門造訪,以答謝張氏相贈之情。”
張直說道:“區區塢堡不足掛齒,此塢堡可以容納千人,分為前後三層,當年為了防備黃巾賊寇而建,易守難攻,能獻給公子也是我們張氏的榮幸。”
塢堡是源自於漢武帝時期的塞外列城,普及的時間大約是王莽時期的天鳳年間。
是一種民間防衛性的建築,當時北方遭遇饑荒,百姓流離失所,許多亂賊也趁機而起,社會動蕩不安。
當時的百姓為了自保,所以就修建了塢堡用以防備盜賊,起到自衛的作用。
所以又有軍事上麵的用處,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城堡。
東漢建立後,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
由於西北邊民常苦於羌患,百姓又自動組織自衛武力。
黃巾之亂後,塢堡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
張權客氣了兩句,算是給予了麵子。
畢竟讓人家拿出產業,再盛氣淩人,那與強取豪奪何異?
過了一會兒,張權開口問道:“聽聞仲景先生為官之時勤政愛民,醫術高超,隻恨未能相見,不知仲景先生可在家中?”
張直回答道:“叔父辭官之後,就一直醉心醫道,經常雲遊四海,尋訪良醫,並不常在家中,
半年前家父也隻收到叔父的家書一封,從此再也沒有叔父的消息。”
張權歎息一聲,說道:“仲景先生能夠將醫道發揚光大,解萬民於病痛之中,憑此功德必能流芳百世。”
張直自然不能替張機謙虛,回答道:“眾人都說醫術乃是小道,不想公子竟然評價如此之高,叔父若是知道必當引為知己。”
張權說道:“聽聞仲景先生對傷寒疫病極有研究,不知可有尋到治療良策?”
張直搖搖頭說道:“沒有,叔父在家書中也提到這事,很是苦惱。”
張權沉吟了一下說道:“我有一次翻看雜書的時候,恰巧有一段說到醫術之事,就好奇看了一下。”
張直聽到這裏眼前一亮,趕緊認真側耳傾聽。
張權繼續騎馬前行,邊走邊說道:“書中記載需要把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症狀,
根據病邪入侵經絡、髒腑的深淺程度,以及患者體質的強弱,以及病勢的進退緩急和有無宿疾等情況,
加以綜合分析,尋找疾病的規律,以便確定不同情況下的診治之道。簡而言之,就是要根據疾病在不同人身上的情形,而確定如何診治,此為辯證論治。”
張直眼中一亮,口中默默的念叨“辨證論治……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