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接手一個基本做好的任務,確認基本沒問題後,也不想改太多東西,下班就直接走了。
回到租的公寓,看到隔壁那個女生也下班回來,不禁好奇問道:“你是做什麼的,怎麼每天都能這麼準時下班。”
“文員。”這女的語氣不太好。
餘家民也不好去討無趣,開門進自己房間。
一個程序員隻掌握一門語言肯定是不夠了,不斷學習是這個行業的一個特點。
好在基礎都是通用的,加上在麵板的幫助下,基本沒有什麼能難到餘家民的地方,學習進度可謂神速。
繼續上班,餘家民小組的任務是給手機廠商做係統外包的,比如什麼美國有蘋果中國有菠蘿的菠蘿手機,大郎喝藥了的大郎手機這種小眾手機廠商,沒有能力自己做手機係統,就外包出去給餘家民的公司做。
做係統的過程基本就是trl+C和Ctrl+V的工作,你要想自己寫一些代碼是不可能的,人家把輪子都造好了,你就老老實實的用,不要拖累進度。
程序員之前的同事關係很簡單,不要耽誤我就行,如果沒有利益相關,關係就是很簡單的同事關係。
很多人以為程序員寫代碼是一個很帥的事情,實際上做過的人都懂,這個行業裏很多事情都是靠苦力的。
如果把做一個程序比做炒一道菜,大部分程序員麵對的就是菜譜有了,鍋有了,炒勺有了,灶台有了,鹽糖味精醬油等等也放好在那裏,食材也準備好了,你的任務就是把火打開,按照菜譜,把菜放進去加入各種調味品炒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程序員會在三十多歲被淘汰的原因,因為他們隻是認識了廚房裏麵的東西,按照菜譜幹活。
體力活自然是要年輕人才能幹得好。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把軟件外包的原因,自己不會做菜,吃飯店有錯了?
做一個大型係統就像做一個宴席,把宴席裏的菜分出來,再交給各自的人做。
流水線的幹活,也難怪有人把那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叫大廠,這不就是和進廠打螺絲一個樣。
什麼人不會被淘汰?
能造工具或者改菜譜的人就不會被淘汰。
實際上,不同的語言就像是不同的菜係,雖然做出來的東西風格不同,但基本原理還是一樣的,學好一種之後再去學第二種就很容易。
係統裏的BUG就像是菜被人挑出毛病,鹽放多,掉了頭發,食材不新鮮也沒發現就做等等,有些毛病比較隱蔽,比如菜是重口味的,食材不新鮮的問題不容易被人發現,挑毛病。
測試就是試吃,自己先把毛病找出來,運維就是服務員,先把你糊弄過去,再想辦法解決問題。
時間流逝,很快就到一個月就過去了。
餘家民也被同事所認可,技術這種東西,很容易分辨出來的。
雖然都是搬磚,但搬合適的磚和把磚砌好,也是很考驗技術好壞的。
餘家民哪怕搬磚,代碼的注釋也是寫的很好。
二十號是發上個月工資的日子,他即將領到自己的第一份程序員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