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信使得到了王威的回複後,連忙行禮告辭。
賈詡一捋八字胡笑道:
“董大人果然讓大人你帶兵去京師勤王了?”
王威點頭道:
“一切都如先生所料,他讓我帶上五千騎兵,進京護駕。”
賈詡點頭道:
“要不是他身子骨沒好利索,這件事肯定是他親自去做,不過這麼一來,對大人才是最有利的。”
王威搖搖頭道:
“我還是覺得,在涼州固守一方,等到局麵不可收拾了,再一鼓作氣打出去比較好。”
賈詡不由笑道:
“那麼大人認為這次太平道的造反,會成功嗎?”
王威搖搖頭道:
“不會,大漢朝雖然四處漏風,但是底蘊還在,這一次的大亂,隻會造成很大的動蕩。
張角他們想要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王威這是利用了後世的知識為依據,說出了這樣的話,畢竟依照原本的曆史軌跡。
直到董卓亂政後,中原各地的軍閥才真正的開啟了獨立的局麵。
賈詡點頭讚同道:
“不錯,大漢底蘊還在,畢竟是四百年的王朝,想要一下倒塌,也不容易。
不管怎麼樣,也會再掙紮上數年,甚至更久。
所以大人更應該去馳援京師,以博取更大的功績,爭取調離涼州!”
王威不解的問道:
“先生為何有這樣的想法?”
賈詡張口道:
“因為涼州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限製,不僅僅是人口,還有人才。
大人之前驅逐了四族,在涼州聲望一時無二,可是來投奔大人的,也隻有邊章一人。
世家子弟還是無動於衷。
大人隻有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結交更多的世家,才能網絡更多更好的人才。
涼州太小了,已經容不下大人了!”
王威終於被賈詡說服,他開口問道:
“那麼先生就不怕我離開這裏後,涼州被別人占據?”
賈詡哈哈一笑道:
“大人,你是當局者迷啊!
如今涼州除了董大人,還有誰的聲望能及得上你?
就算你離開涼州,隻要你還活著,不管是發達了,還是落魄了。
隻要大人回到涼州振臂一呼,羌人和百姓都會順從、響應。
就算被旁人暫時的竊取,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而且這裏還有張既、邊章在。
更不用說再過幾年,閆行、成功英他們成長起來以後了。
所以大人應該去更加廣闊的地方,將你的聲望傳播的更遠,招攬更多的人才輔助。”
王威點頭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準備出發吧。”
賈詡一捋八字胡道:
“大人,這次我就不和你一起去了,我先留在敦煌,幫助大人照看好這裏。
畢竟行軍打仗,不是我的長處,我還不如張繡呢。
些許亂民,對於大人來說,那就是送到麵前的功勞。
等大人獲取了更多的功勞,穩定下來以後,我再帶上大人的家眷,去尋找大人。”
王威想了一下,也就應了下來。
這一天是光和七年,四月初九,後世有史官寫道:
“四月初九,帝出涼州,天下大吉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