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你李家的家風,比皇上的威嚴還重要?”
李江南那裏頂得起這樣的大帽子?他瞪圓眼睛,嘴巴張了又張,卻沒法反駁。
“李大人,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你不是一貫標榜自己懂道理明大義嗎?怎麼,你的道理就是李家家風,比維護皇家威嚴重要?”
李江南啞口無言,肩膀立刻就耷拉下來。
這個禦史叫楊友林,或許有人還記得他,皇帝讀書時的同窗。他在五年前的春闈考試中,總算榜上有名,雖然這個名次,讓他很是尷尬——共錄取三百名進士,他就是這個第三百名。
隨後,他被派到南方,做了一名知縣,但不久,便有人找了上來,讓他為“傻”太子做事。
楊友林曾經為“胡明世”那樣傻了傷心不已,現在見能為朋友做點事情,特別賣力,他的八股文學得不很好,口才卻不錯,對皇帝也很忠誠,為人又清正廉明,正是做禦史的最佳人選,皇帝讓胡宰豐調他進了禦史台。
楊友林在朝堂彈劾李江南抗旨不尊。
李江南知道躲不過,沒想到這個家夥,還很懂得戰略戰術,他出班跪倒,痛哭流涕地解釋:“微臣無能,管束不了那幾個女人,不是不想尊旨。”
“哈哈哈——”有人忍不住輕聲笑出來,還有人嘴角抽動,勉強忍著,但所有的人,都實實在在地嘲笑他。
鼎新帝眉頭微微蹙起:“你不是很能耐,連朕都能管得了,還管不了幾個女人?朕命令你,管得了也得管,管不了也得管,治大國和理小家是一個道理,你若再給我說管不好家,就自動辭職回家去。”
有些文人,還真的會掛冠而去,比如陶淵明。
但鼎新帝知道李江南絕對不會,他家赤貧,一直被村人小瞧,甚至還有人欺侮他父母,李江南小時候給財主家放羊,有一回在路邊,聽到幾個經過的讀書人說話,這才知道,讀書做官是洗刷恥辱的最佳途徑。
可是一個窮孩子,哪裏能讀得起書?就在這時,村裏一個窮秀才病倒了,這人嗜賭,老婆和兒子也讓他輸了,家中一貧如洗,李江南和他爹娘供養伺候這個老秀才,李江南跟著這個秀才讀了三年書,老秀才死了,他開始了更加艱難的求學路。
五年後,李江南十三歲,勉強湊了一筆錢去參加縣試。他的文章雖然不錯,卻因為字不好,沒有考過。
但這次考試,他遇到了一個好人——恩師楊堅。
楊堅是那個縣裏的教諭,他鼓勵李江南努力讀書。還幫他說情,讓他為縣衙抄寫一些檔案,既能補貼生活,還能練習寫字。
楊堅還給李江南借了一些時文,指點他學寫八股文。
沒有楊堅,便沒有李江南,楊堅南現在老了,又隻有一個女兒,招了個倒插門女婿,日子過得很艱難,李江南的奉銀雖然不多,可他節衣縮食樣窮,他每年要給楊堅寄去十兩銀子。
到了現在,李江南不僅僅是為了洗刷自家屈辱,還承載著恩師的期望,為了楊堅,李江南都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選擇一條逃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