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秘密(1 / 2)

魏濤辭官之後,便回了鄉下。

魏弄潮是魏濤最小的兒子,他的幾個兄長,書都讀得不太好,魏濤便親自教導小兒子,十年辛苦,終於成效顯著,魏濤二十四歲中了進士,鼎新帝記得清楚,是個探花。

魏弄潮先在禮部觀政,後來因為寫一手好字,再加上文思敏捷,被提拔為翰林待詔。

看到魏弄潮頜下的一縷黑須,鼎新帝才意識到他已經三十多了,魏濤也已作古。

魏弄潮當年殿試,那篇策略曾讓自己激動不已,隻因為他年輕,才硬給壓成了探花。自己怎麼就把這個人忘了呢?

鼎新帝實在不願意相信,當年意氣風發的一個大好青年,讓自己給壓成了一個明哲保身的庸碌之人。

“魏愛卿,你為何要朕答應耶律津的提議?”

“陛下,微臣以為,耶律津狼子野心,絕不會為我們去擋胡人,陛下此刻拒絕了他,難免落人口實,不如順水推舟,讓耶律津無話可說。”

“嗯,不錯,朕也是這個意思。”

跟在魏弄潮身後的是個武將,年紀卻不小,足有四十多,身形瘦削,但卻有股凜然不可侵犯的氣息,見皇帝看自己,他趕緊跪下行禮:“陛下,微臣姚勤儉,當年追隨明遠公去了西疆,後來衛國公又將臣帶到京西,是前不久頂替王將軍做的京西火器營參軍,今天輪值金殿。”

“哦,你是個好的。”光聽經曆,鼎新帝就知道他屬於什麼樣的人。

跪著的官員,都知道這兩個人,從此便入了皇帝的眼,青雲直上,前途不可限量。

但也有人對魏弄潮和姚勤儉的行為嗤之以鼻,他們認為,雖然說富貴險中求,但此去北國凶險萬分,十有八九是回不來了,就算皇上願意給你天大的富貴,也要有命享受。

人死如燈滅,一了百了,與其像流星一般,一閃而逝,不如默默無聞,圖個長長久久。

殿堂上站了這麼多人,大家心思各異,一時竟然沒人言聲,寂靜帶著沉重的壓力,讓人喘息都覺得艱難起來。

鼎新帝看著地上跪的人,就覺得煩躁,他擺手要散朝。

“有本上奏,無本退朝——”

大臣都沒人說話,多數都行禮退下,隻有幾個內閣大臣,準備去值班。

皇上讓魏弄潮和姚勤儉跟他來到上書房。

“姚勤儉,你是皇後家的親戚嗎?”皇帝總覺得皇後說過這個名字。

“陛下,我以前住在胡家莊。”

“啊?噢,想起來了,沒想到……”

“臣老的皇上都認不出來了,嗬嗬”

“你一說朕不就想起來了?其實不是你老了,而是氣質變化太大。”

“皇上,微臣讀了軍校,那裏可真好,微臣讀書寫字看輿圖,東學一些,西湊一點,有些還是瞎摸的,在學堂兩年,受益非淺。”

“你為何願意去北國做使者?”

“萬歲,微臣見沒人願意去。皇上既然問起,肯定是需要的,微臣沒有別的能耐,但這條命是陛下的。”

鼎新帝感動不已:“姚勤儉,你先回軍營,旨意隨後就會下去。”

“是!”姚勤儉磕頭行禮,退了下去。

他以前都不怎麼認字,後來見杜仲德人好,有空了就會請教,後來做磚窯,逼著他向幾歲大的杜英睿請教,後來,到了西疆,居然因為認字,被選上做了斥候,他雖然不比表哥力大無窮,卻非常機敏,反應特別快,又被選入火器營,在京西大營那一仗中,立了大功。

從那以後,他一步一步,慢慢升遷,居然到了四品的位置。

姚勤儉覺得,這輩子,他已經活得太值了。

在軍校學習兩年,他才明白,自己一個普通百姓,為何還能獲得升遷的機會——皇帝英明,任用清官能吏,軍隊裏才會賞罰分明,平民子弟,才有可能靠自己的能力走上來。

忠孝思想,本來就貫穿在這個時代每個人的心頭,現在,他更加明確了自己效忠的對象,剛才在金殿,才會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

姚勤儉退出之後,鼎新帝陷入沉思,現在已經有很多事例,反應軍校教育十分成功,皇後當時提出這個建議時,他已經感到其中的絕妙之處,但他還是低估了其成果。

若是這樣下去,將來他就不再依賴某些忠臣來控製軍隊,而是所有的軍隊,都隻效忠皇室,再也不會出現忠勤伯這樣的權臣惡宦。

“派人通知明遠公,明天早朝後,在上書房見朕。”鼎新帝要和明遠公商量今年加倍招生的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