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塔納啟動,梁歡在李曼麗期盼的目光中,駛離了小魚山。丫丫開始哭鬧起來,她想跟著梁歡一起回家。
小孩子嘛,喜歡熱鬧,喜歡坐車,梁歡也願意帶著丫丫。但李曼麗不讓,梁歡的父母同不同意還說不準,把孩子直接帶去了,梁歡會下不來台的。
梁歡的老家在梁家寨,處於環灣大道的左下方,而李曼麗的家在金川鎮,在環灣大道的中間。他們的老家位置,相比二皮老家姚家溝來說,那就是地道的農村,距離市裏太遠。
但有一點,梁歡的老家梁家寨,距離綠島開發區不遠。兩個地方,都是琴島市的對麵,隔海相望。
轉生以來,梁歡繼承了這個時代梁歡的所有記憶,對家的路還是很熟悉的。
沿著環灣大道繞了一圈兒,進入綠島開發區。
膠北縣就在綠島開發區的西邊,綠島開發區就是從膠北縣劃出去的。這裏,已經開始大規模的建設,主幹路已經修好,四周是正在建設的工地。
梁歡看了眼窗外,第一個十字路口往左,右邊第一家就是潔神在建的工廠,他去過幾次,整體建築已經封頂,隻剩下院內廠區路麵硬化。
再往裏走,就是已經建設好的綠島新區。
琴島規劃出這片開發區,不僅僅是用於工廠建設,配套的設施已經完成。警察局、幼兒園、水利局、等等城市該有的設施,都已經建成。
就是沒多少人。
對於現在的琴島人來說,開發區不是市裏,就是個農村。大部分當地人,寧可擠在筒子樓裏,也不願意來到開發區生活。
盡管這裏的樓房、配套設施要比市裏先進,各方麵條件都優越。
但就是看不上。
這就是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之初,全國各地開發區裏,當地人少的原因。
許多人都錯過了發展的機會。
也有很多人,在逼仄灰暗的筒子樓裏,渡過了半生。回頭想想的時候,後悔已經晚了。
穿過嶄新的開發區,進入膠北縣的地界,城市的輪廓在急速縮小,一個個山間小村出現在眼前。
梁家寨在膠北的東麵,跟開發區搭界,很近。不到半個小時,梁歡便開車進了梁家寨村。
依山而建的小村,入眼跟曼麗的老家一樣,低矮的膠東半島建築風格。一條石子路將小村分成了兩半。
左邊的村子,大部分是青磚結構,有的房頂上還有瓦片。右邊的村子,基本上是土坯房,海草頂,有的院牆都塌了,一頭老牛站在院牆的豁口後麵,慢條斯理的嚼著草料。
梁家寨不大,就這還分為東梁村、西梁村,東梁是左邊磚結構的,西梁是右邊土坯結構的。
一個村的經濟麵貌,由此可見。
東梁村富,西梁村窮。
鄙視鏈在哪兒都存在。
東梁村的人對外說起自己是哪裏人,從來不說自己是梁家寨人,他們說自己是東梁村人。因為說梁家寨,就得帶上西梁村,他們覺得丟人。
而西梁村的人出門隻說自己是梁家寨人。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能沾點東梁村的光,讓人高看一眼。
梁歡的家就在西梁村,而且屬於赤貧那一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