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潔公司的翻譯將梁歡的話,翻譯給了肖恩。肖恩聽完,眉頭微皺,仍保持著臉上的笑容。
梁書記雖然早有防備,但梁歡說出來之後,還是感覺不應該這麼直接。
“不具備,可以讓它變得具備。省裏有信心,能夠為寶潔公司投資做萬全的準備。”
“是啊,話不能夠說死。省裏的支持是一方麵,寶潔公司來,那就說明他們有應對的辦法。後續展開合作,一切都可以談的嘛。”
“梁總,要看清未來。寶潔是國際化的跨國巨頭,你們和寶潔合資之後,那就是旗下的子公司。產品、技術,還有資金方麵,那比省裏的支持要強太多了。”
“現在已經改革開放,不能再看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了。潔神要成為國際化的大公司,合資這一步,是不可避免的。”
肖恩還沒有說話,下麵的領導紛紛開始發表意見。
梁歡笑著點點頭,沒有反駁。
有些事兒,不是有決心就能夠辦成的。地理位置,資金的流通性是先天條件。有了這些,才有發展產業鏈的土壤。
別的不說,現在潔神的原料大部分是南方過來的。無形之間,就增加了一部分成本。
如果在廣州,產業鏈完備,不用出市,就能集齊所有生產原料是什麼概念?
節省了時間,節省了資金。
南方的原料運過來,生產完再運過去,跟產品直接運過來,哪個比較省?
當然是後者。
其次是人工,廣州現在小企業正在發展,人多!
而且,沒有什麼提供崗位之類的要求,人工相當便宜。
除了產業鏈,其他產業也健全。
有商業的地方,就有商業活動,包裝、廣告、招聘,所有圍繞產業鏈的經營條件完備,而且跟香江距離近,受那邊的商業氣息影響,人們的意識比較不受約束,更開放活躍。
成為國際化跨國公司?
梁歡雖然說過,但真沒信心做到。上一世,潔神也隻是在日化市場有一席之地而已。
想起這些,令他感到有些沮喪。二十一世紀,國內依然沒有一個能成為跨國日化公司的企業!
能超過百億營收的就隻有立白和納愛斯,以及一零年以後的上海家化。
大部分的日化企業,不是合資了,就是在低端市場上苦苦掙紮。
國內有多少日化企業?
答案是四千家!
隻有兩家能做到百億營收,是個什麼概念?
很多日化企業都做不到千萬。
寶潔、聯合利華的營收有多少?
寶潔2022年的營收是五千億!淨銷售額是接近九百億,淨利潤也接近了二百億。
它的淨利潤就是立白或者納愛斯全年的營收額。
這是什麼差距!
當然,這麼比有些偏頗。寶潔旗下不止是洗滌產品,還有吉列、女士衛生巾等其他產品,它是一個綜合營收。
整個國內的日化市場,九十年代,被合資企業占領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二十一世紀後,到了百分之七十。
看似是奪回一些市場,但其實國內企業搶回來的這些市場,都是跨國企業不想,或者說還不稀得占領的三四線城市。
不信你去看,在國內一線城市,很少有國內日化企業做銷售推廣。即便是有,也會淹沒在合資企業的廣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