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被薑城的話勾引起好奇心。
嘴裏嚼著飯菜,一臉八卦的問道:“看見什麼了?鄰居家的事?”
薑城撇了一樣:“不是!”
“那是什麼?”
劉楊沒了興趣,街坊鄰居沒有八卦,難道你還和我講國家大事啊?
誰有心思操心那玩意。
薑城興奮的說道:“我今天去買米麵,看見你們啟明星的人了。”
劉楊切了一聲:“我廠子的人經常在外麵跑,有什麼好奇怪的。”
“不,這次不同啊。”薑城說道:“你廠子的人開著一輛三輪車拉貨。”
劉楊歪著頭。
想了想說道:“三輪車?額……好像最近確實在鼓搗這玩意,整天在廠區跑圈,都把工人跑吐了。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薑城認真的說道:“這三輪車不錯啊,能拉二噸的貨物呢,可比其他三輪車強多了。”
“那我就不清楚了。”劉楊說道:“我沒太關注,你問這個幹嘛?”
“你抽空打聽一下,這三輪車是不是你們生產的,賣不賣?”
“這不是廢話嘛。”劉楊白了一眼:“肯定是我們生產的,我親眼看見生產線,但好像發動機是找人專門定製的。”
接著,劉楊有些詫異的問道:“你想買?”
薑城一拍大腿:“對啊!”
劉楊放下碗筷,緊鎖眉頭:“你買這玩意幹嘛?出門你就走唄。”
“你看你。”薑城一副你啥也不懂的表情說道:“我這都這樣了,幹活也不行,搞一個三輪車做貨物運輸不是挺好的嘛。”
劉楊徹底呆愣住了。
買三輪車做貨物運輸?
這玩意能靠譜嗎?
有點扯淡了。
劉楊否決的說道:“你可消停的吧,三輪車根本不行,還不如拖拉機呢,一台拖拉機哪是我們能買得起的?”
“再說了,即便三輪車行,你有錢買還是我有錢買?”
“買回來了,你怎麼找活?”
“難題太多了,你別想了。”
薑城有些不樂意:“怎麼就不行了?我一輩子啥活不幹就行了?”
劉楊勸說:“不是還有我嘛,我賺的錢不少。”
“誰還嫌棄錢多?”薑城瞪著眼睛。
劉楊歎口氣:“我真不想同意你的想法,第一,三輪車還處於實驗階段,好不好咱們根本不知道,按照現在市麵上的三輪車來說,那東西嫌棄都來不及。”
“第二,即便我廠子生產三輪車很優秀,多少錢你知道嗎?咱們家哪裏有錢啊!”
“第三,你怎麼找活?你這腿腳幹不了重活,裝貨卸貨怎麼辦?”
薑城早就有想法了:“所以我才讓你問問多少錢嘛,至於怎麼找活,那還用說?”
“咱們縣的運輸公司早就黃攤子了,這些解散的司機和貨車都轉讓給個人,現在他們四處給自己跑活。”
“活絕對是有的,我是幹不了重活,大不了我收費便宜點,這也是個營生啊。”
在這個年代,以前運輸公司承擔了絕大部分貨物運輸職責。
後來隨著市場改革,有些小錢的人開始自己購買貨車與運輸公司搶活。
有了競爭,自然運輸貨物的價格要下降。
這對運輸公司的定價造成不小的打擊。
但運輸公司也會使用手段,打擊個人的運輸業務。
個人運輸業務遭受沉重打擊,在某個時間階段,一度銷聲滅跡。
但漸漸的,運輸公司沉重的包袱在也扛不住了。
可以說,一個運輸公司,還開著職工醫院,幼兒園,服裝廠,維修車間等等。
也就是俗稱的各種三產。
這些不能創造效益的三產,直接把運輸公司拖垮了。
在國家層麵上,甩包袱成為主流聲音。
運輸公司沒有了政策上的絕對優勢,個人運輸業務又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