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查 帳(1 / 2)

順利拿回戶部的掌控權,久曆馬上著手對戶部進行整飭。

最先做的便是進行人員的“大換血”。首先戶部右侍郎田植改任詹事府詹事,雖然仍是正三品,但實際上就是個有名無實的虛職,這詹事府司職太子府,可現今皇帝並未大婚,也更無子嗣,更遑論立太子儲君了,所以詹事府並無事可做,一應人員都是有職無實的一幫子閑人,說白了都是遠離權力中心的一幫邊緣人。而原任詹事府少詹事的顧循調任禮部,任禮部郎中。

至於下麵的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員,挑忠心可用的或留任或升遷,其他人直接是調任或者外放地方,這樣一來,戶部全都換成了龔侯爺可靠忠心之人,徹底掌控戶部。

接下來便是徹查戶部帳目。這回購“國債”之日臨近,可戶部庫銀現存不到五百萬兩。除去蘇家“錢璟”錢莊的三十萬股可以暫緩,但還餘四十萬股,朝廷需拿出四百三十六萬兩銀子進行回購。這回購完成,國庫也不過餘數十萬之數。越國每年國庫收入約六千餘萬兩銀子,可如今卻落得無銀可用的地步。

這帳不查還好,一查下去久曆才發現,根本就是筆爛帳,糊塗帳。

這每年給邊軍調拔的銀兩,用於支付軍餉、購置軍資軍械,一年下來居然要三千多萬銀子,這數目也太過巨大,過於離譜了。

越國現在主要陳重兵於西北與西南,西北接壤大戎,大戎為夷蠻之國。民風彪悍,全民皆兵。時常犯境西北,故越國陳兵二十萬於邊城重鎮西煌。由越國平西將軍薛有鎮守,這些年倒也無大礙。

而西南接攘南陽國,這南陽國國土遼闊,但多為山脈,耕地匱乏。偏偏人口眾多,趕上年景不好,百姓吃飽飯也成問題。所以大批饑民越境逃來越國不再複返的事情時有發生。對此南陽國國主頗為不滿,為此曾與越國發生過幾次小規模戰爭,雙方各有勝負。所以在越國與南陽國的邊境上越國亦陳兵十萬,由威南將軍陳誌遠親自坐鎮,這些年南陽國倒也不敢犯境。

而越國東麵是茫茫大海,東南方向倒是有個隔海千裏而望的赤日國,但這些年一直相安無事。

東北緊臨魯國,魯國北麵是強敵鮮虞國,鮮虞國地大物博,國力強盛,兵強馬壯,這些年時常犯境魯國,虧得魯國與越國結成盟國,兩國合力,才將將禦鮮虞國強敵於外。

其它方向西麵還有鄭國、韓國兩個小國,這兩國結成盟國,也隻能自保而以,自然與越國和平相處。北麵還有個豫國,是那鮮虞的同盟小國,雖對越國偶有侵擾,但也是疥癬之疾,不足為慮。

在越國的南麵還有個南詔國,這南詔國是由多個部族合並在一起的國家,各個部族平時各自為政,戰時才由南夷人部的首領統一指揮,參與戰事。這南夷人部的現任首領朗穹為南詔國國王。南詔國與越國多年來素無嫌隙,一直交好,兩國竟從無戰事發生。

所以越國邊軍真正耗損餉銀的也不過西北,西南三十萬兵士而以,這一年三千多萬兩銀子究竟都花費到哪裏去了?這其中還不包括越國每年援助給魯國近千萬兩用於抵禦鮮虞的銀款。

這戶部的帳目必定有問題。查了近月餘,在戶部的主事們細細查糾之下發現,每年拔給邊軍的餉銀被戶部“吃了空餉”。而且戶部給邊軍采購的軍資軍械等價格也明顯高於市價。打造兵器、鎧甲、等需要的玄鐵,青銅、皮革等價格也高出市值二至三成。每年的軍糧采購價格也偏高。其它的高價采購,以次充好等等不勝枚舉。這一樁樁,一件件都直指戶部尚書雷萬霆。而且令人吃驚的是這種情況並非隻是近年,在先帝明權皇帝在位之時便已是如此,難道精明至斯的先帝一點也沒察覺?

而且龔南尋向久曆坦承,這些年朝中的大小官員包括自己,每年都會收到一筆戶部分發的所謂“體恤銀”。還不算每逢年節戶部給的“節慶銀"。還有夏季的“降暑冰銀”,冬季的“炭火銀",等等一些巧立名目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