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忌此時回想起卓格的古怪舉止,心中釋然。
隻可惜卓格終歸是心虛,在殿試比試中不敢顯露本來武功,淨用些臨時學來雜七雜八的招式,最終輸於雲縱之手。
卓格甘冒如此大的風險潛入韓國,那必有所圖。而且這圖謀恐怕還不小。要不然大戎絕不會讓自己的王子來冒險,這也是元熙皇帝迫不及待要動手的原因所在。
韓國如今的局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金氏一族,把控著韓國的經濟命脈和政局,元熙皇帝也不是今日才知道,隻是金氏一族的勢力過於龐大,尾大不掉,很難在朝夕之間解決。
元熙皇帝一直牢牢把控著康川軍,且康川總兵司寇勳對其忠心耿耿。這從元熙皇帝肯把密旨放心交於司弘毅手中,便可窺得端倪。
元熙皇帝加上康川軍,再算上軍中朝中忠心於皇帝的人,這便形成了一股暗中的勢力。
這就是近期金氏一族與懋王蠢蠢欲動,卻又不敢有大動作的原因。因為康川軍始終是一支讓兩方都頗為忌憚,想拉攏收為己用而又不得的強勢力量。
有這樣一支力量守在康川穀,對於京城寧西掌握京畿兵權的懋王也是一種威懾。
元熙皇帝雖然重病,但隻要有人在京城意圖不軌,那康川穀的精銳隨即可以回京勤王,馳援京都寧西。
而金氏一族也不敢輕舉妄動,時刻要提防懋王突然發難。
此次大戎王子來寧西,據說要與太傅金語堂見麵,商議如何徹底控製韓國的局勢。
其實韓國這邊金氏一族與懋王更加忌諱的是越國,因為越國的態度對於韓國的局勢發展至關重要。
越國肯定不希望大戎與韓國有任何瓜葛,這對於越國的整體戰略會有影響。
一旦金氏一族與大戎有所勾結,那不止韓國國內的勢力會視金氏一族為死敵,估計越國也會希望除之而後快。
但近期元熙皇帝的身體越來越差,隨時可能崩薨。到那時,雖然風毅皇長子有繼承大統的可能,但那畢竟也隻是可能,因為還有二皇子風正,還有懋王,這些不確定因素都不是金語堂或者金皇後可以掌控的,所以借助外力是最好的辦法。
武忌一直以為實力最弱的二皇子風正,其實卻是元熙皇帝中意並一直暗中扶持的選定繼承人。
如今有自己的越國外在助力,加上元熙帝的暗中支持,再加上康川穀的精銳之獅,這二皇子妥妥已經具備了韓國第三方勢力的實力了。
隻是武忌想不出,元熙皇帝要自己把卓格王子捉來有何作用?難道直接和金氏一族攤牌,揭出金氏與大戎暗中勾結的事情來。
可這樣做,元熙皇帝要冒極大的風險,搞不好京城就要大亂,因為畢竟沒有可信任和可供調遣的軍事力量啊!
沒有軍隊很難在短時間內把金氏一族逐個擊破,盡數緝拿清剿得幹淨,這金氏一族在京城與韓國苦心經營這麼多年,勢力盤根錯節,根基深厚,沒有軍方的幫忙,那很難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