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能怎麼辦?罵他的人太多,他還能全殺了。
尤其是那些大臣,當著他麵恭恭敬敬,轉過身便開始破口大罵。
康乾盛世,如果非要說盛世,李雲也就認雍正,承上啟下,康熙後期整個國家都將麵臨崩潰,九子奪嫡,大清都快直接亡了。
首先他是外族,這毋庸置疑,什麼討伐準噶爾,他不討伐,難得等著別人滅了他,他贏了。
而後,他的目標不是讓華夏國泰民安,整個清朝,都沒有什麼優待漢人百姓的政策,說的是百姓,不是那些讀書人。
康乾盛世,也就相當於明朝萬曆時期,不,萬曆時期都比不上,他們的盛世都是被吹出來的。
整個清朝都在奴化漢人,時時刻刻都在打壓漢人,對待革新,要抹殺,就比如造船業,大清直接閉關鎖國,片帆不得出海。
再就是火藥等科技的研發,停滯不前,繼續用著火銃,那時候整個歐洲都在科技革新。
至於雍正時期,在位十三年,雖然沒對漢人有多好,但是本身就是一個改革者,四十歲繼位,在位十三年,很是激進,直到死去,國庫的庫存幾千萬了,給乾隆留下的豐厚的敗家資本。
乾隆這個不要臉的還自稱十全老人,還自認為是千古一帝。
乾隆文治武功都不咋樣。
文治,四庫全書,閹割了華夏文化。
武功方麵,大小金川之戰,贏的那叫一個笑話。
大小金川之戰,是乾隆時期,耗時耗金最長的一場戰爭,長達五年之久,花費七千萬兩白銀。
清軍十多萬對戰幾萬人的敵人,花費了五年,死了幾萬人,才平定大小金川。
乾隆十分喜歡插手前線軍事,前線離京城這麼遠,一來一回,戰事耽誤了,而乾隆不在意,什麼時候攻,什麼時候守,他都要插手,這讓前線將領怎麼打。
大小金川戰爭前期,乾隆讓張廣泗總覽軍政事務,後來又派了個滿族將領訥親為經略,訥親就是一個貴族,屁都不懂,就因為他是滿族人,到了之後奪取軍權,然後讓人猛攻敵軍,但是久攻不下,這時候張廣泗也樂得清閑,遇到事情就開始推責任了,反正不關我的事情,然後訥親和張廣泗就失和了,然後兩人就被乾隆給辦了。
本來兩人下屬還有一個嶽鍾琪,嶽鍾琪曾經是西北軍的二號人物,打仗有勇有謀,跟的第一個上司是年羹堯,後來被雍正給殺了,但是他還活著。
還做了一段時期的西北大將軍,經驗豐富,如果最佳人選平叛的話,肯定是他,但是乾隆不是很相信他,隻是讓他聽命於張廣泗和訥親。
這兩人給辦了,乾隆沒辦法了,調集三萬援軍,前往前線,合計八萬多人,而後命令大學士傅恒為帥。
又打了這麼久,都快頂不住了,乾隆都動了撤軍的念頭了,這個時候,對方也頂不住了,投降了,這是第一次戰役,打了兩年。
第二次大小金川之戰,第一次是對方投降,沒有徹底解決,而乾隆呢,還是往常一樣對待大小金川的的土司們,然後就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