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開通後,楊廣在兩岸建了四十多座行宮,三下江南,每次的船隊‘數千艘’,首尾相連‘兩百餘裏’。”
“他乘坐的龍舟有四層,長二百尺,中間兩層有‘百二十房,皆飾以金玉’,就是一座水上宮殿。”
“當時可沒有發動機,這些船全靠士兵和壯丁拉,纖夫八萬餘人,都是民脂民膏啊!”
他還不滿足,對內結束了,那就要對外了,他要周圍的異族和國家都認可他,他也要像和老爹一樣做異族的聖人可汗。
“著名的三征……,就是因為對方不肯低頭。”
“大哥很生氣,帶著一百多萬大軍就出發了,可惜,前兩次都敗了,第三次剛一開戰,對方實在打不動了,不得不低頭。”
“在他十幾年的皇帝生涯裏,不是建大工程,就是打仗。”
“每次出征,他都喜歡用英雄體詩,來歌唱自己的千秋大業。”
看到這裏,楊廣大笑出聲。
“對,對!朕的詩定極好。”
楊廣視頻看到這裏,雖然不懂其中一部分的詞,比如說那話筒是什麼意思。
但是他愈發地覺得,李雲先生就是把他的位置放錯了。
這現在講的,就沒有多少是自己的壞事嘛,全都是自己的功績!
京杭大運河,造福後世千年!三征……,揚我華夏威風!這不就是千古一帝的功勞嘛!
“朕,是千古一帝啊,哈哈哈哈。”楊廣好似在對著另外一個時空的楊堅說話一般,聲音變得昏沉。
“父皇,你沒有選錯人!若是皇位交給大哥,那才叫昏君!”
……
視頻畫麵回轉,伴隨著一行行字跡出現,背景音樂開始變得低沉。
“可惜,他真不是一個靠譜皇帝,他曾以老大的身份巡視突厥,他坐在一輛豪華大車上,這輛車可容納數百人,帶輪子,可移動。”
“胡人驚以為神,十裏之外,即屈膝稽首,無敢乘馬’,紛紛拜倒在他的車輪下。”
“那一刻,楊廣覺得他的麵子比草原還大,忍不住又吟詩一首:“何如漢天子,空上單於台!——漢武帝沒幹成的事兒,老子幹成了。”
“人有多不要臉,就有多打臉。”
“他的驕橫自大,終於惹怒突厥。”
“始畢可汗率領幾十萬騎兵突襲隋軍,包圍了楊廣,眼看要被殺了,楊廣趕緊召各地勇士速來勤王。”
“各地勤王大軍趕到,楊廣解圍,他的命保住了。但大隋帝國的命,已是危在旦夕。”
“其實,征兆從一開始就有了。”
“建行宮、鑿運河、修長城、高稅收,征棒子、打突厥,一連串作死動作,早已搞得民不聊生。”
“先是民變,遍地都是陳勝吳廣,緊接著就是兵變,隋末英雄大混戰已經上演。”
……
與此同時。
唐初的李淵李世民同樣注意到了視頻之中,提到了自己等人。
李淵當時在雁門附近,擔任地方長官招募勇士,為楊廣招募敢死隊,也是為自己招攬追隨者。
他的手下,一個十六歲的新兵剛剛入伍,他智勇雙全,有著遠超這個年齡的成熟,就是他的兒子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