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十大忠臣。”
“第四名。”
“蒙恬。”
“蒙恬,大秦名將,王翦之後的大秦第一將領,為大秦修築北方長城,率領三十萬大軍北擊敗匈奴。”
第一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敗草原!!!
第二戰,在黃河之濱,蒙恬率領以步兵為主的秦軍與匈奴騎兵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
匈奴主力遭受重創,餘部遠遁大漠以北七百裏!!!
“從此!有秦一世,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可惜大秦末年,受趙高所害,服毒而死。”
秦始皇:“來人,把趙高誅殺三族,三族皆五馬分屍。”
……
“曆史十大忠臣。”
“第三名。”
“嶽飛,文天祥。”
“他的功績不必多說,請想慫高宗的盤點。”
……
“文天祥,千古忠臣,麵對敵人的勸降拒不接受。”
“公元1236年,南宋理宗端平三年,文天祥在老家出生,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等人的畫像,諡號為忠,羨慕不已。”
“少年立誌說:如果不能成為他們中間的一員,也不配做個大丈夫!”
……
宋太祖趙匡胤:“此人孩提之時便有忠心,未來可期。”
明太祖朱元璋:“文丞相做到了,他是大丈夫!”
……
視頻繼續。
“文天祥19歲參加鄉試,獲得第一名,20歲遠赴臨安參加考試,以絕對實力碾壓對手之後,他進入了最後的殿試。”
“此時的皇帝乃是宋理宗,這是他在位第32年,這位宋理宗親政之初,尚能勵精圖治,整頓國事,也有“端平更化”的美稱。”
“但是中年之後慢慢懈怠了,怠於政事,權移奸臣,朝政弄於奸臣賈似道等人之手,再無之前的明君風範。”
“麵對皇帝主持的殿試,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力勸皇帝勤政。他洋洋灑灑寫了萬餘字,不打草稿,一氣嗬成。”
“宋理宗稱讚文天祥: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從此20歲的文天祥由此成為狀元,名動天下!”
“就在他考中狀元後,父親不幸去世,給他留下了大筆遺產,他也不得不回家丁憂。”
“三年後,24歲的文天祥被任命為海寧軍節度判官,開始走上仕途,也開啟了他的浪蕩生涯,豐厚的遺產再加上宋朝的高工資,不難想象文天祥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而此時,一紙詔書,卻改變這個年輕人的命運。”
“公元1257年,南宋寶佑五年,蒙古大軍沿漢水南下!兵鋒所至,直指臨安。!”
“南宋危在旦夕!謝太後發布《哀痛詔》,號召天下義士勤王。”
“此時的文天祥擔任贛州知府,已賦閑多年,他接到詔書之後徹夜不眠,思索良久,之後文天祥散盡家財,組織了一支三萬人的義軍,準備勤王!”
“文天祥從未上過戰場,此去前途凶險,無異於羊入虎口。”
“麵對友人的勸阻,他說道:“社稷傾覆,國家危急,總需要有人站出來,希望那個人就是我文天祥,我自不量力,希望用生命喚醒天下的義士,共同救國!”
”公元1276年,元軍進軍臨安,宋朝廷獻玉璽請降,文天祥作為使臣入元營與與大元丞相談判,希望其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