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再後麵,乾隆老了,卻又不想看到“老”字與“死”字,所以奏章裏凡是有這兩字出現的,都難逃一劫。
……
再說武功方麵,乾隆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跟緬甸的戰爭。
但這場這戰爭實在是太滑稽了。
“朕既已有武功,自當求文治輝煌!“這是乾隆的原話!
所謂武功,指的就是緬甸之戰!
借著雍正留下的算是豐厚的家底,乾隆皇帝覺得自己該做點什麼以立“不世之功”。
當年的漢武帝不是如此嗎?乾隆皇帝也想留下一個“精彩”的履曆,但是他沒漢武帝的本事,一頓操作猛如虎。
乾隆三十一年,緬甸內亂,而且還不斷騷擾雲南邊境。
乾隆一聽到消息,瞬間覺得機會來了。
他派陝甘總督楊應琚任雲貴總督,全麵處理緬甸事宜。
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下屬。
楊應琚知道乾隆想要“武功”所以就上奏乾隆說拿下緬甸不在話下。
然而第一次作戰卻以失敗告終雲南百姓還受到極大的損失,乾隆皇帝哪是個甘願失敗的主。
聽到失敗的消息後,他立馬撤去楊應琚所有官職,派明瑞接替。
然而,由於緬甸惡劣的天氣以及複雜的地形,再加上指揮者本人不冷靜,第二次征緬之戰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過也不是沒有成效,至少緬甸被打怕了,派人來求和。
目的達到了,乾隆總該收手了吧,可乾隆脾氣倔,他受不了一點“屈辱”,拒不接受和談,非要打。
於是,第三次征緬戰爭開始了。然而,這一次,征緬戰爭還是失敗了。
當地的氣候實在是不適合清軍作戰,許多清軍產生厭戰情緒。
主帥阿裏袞病死,統帥傅恒也一病不起。最後,緬甸方再次求和,乾隆無可奈何才接受了和談。
“三次征緬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而且損失了數萬士兵!
“天朝上國大皇帝怎能接受這樣的失敗!
“千古一帝乾隆怎甘接受這樣的屈辱?
“恰好此時,乾隆的“六十大壽來臨!他又怎會接受這樣的“禮物”?
“乾隆不服,也不願,他必須進行一場完美的戰爭,用碾壓的勝利來證明自己的“武功”!
“於是,在大小金川不守規矩並騷擾四處土司後,乾隆發動了大小金川之戰!
“不過清軍的戰鬥力著實低下!
“雖然初期收獲了不少勝利,然而又因內部不團結,剛得來的勝利又以三千士兵被全殲的失敗告終!
“接著小金川勉強被收複,在攻打大金川之時又被敵人偷襲,清軍幾乎全軍覆沒!
“三千人戰死,萬餘人潰逃!小金川還沒占熱乎,就被敵人奪去。。。。
大小金川之戰就不多說了,這是乾隆自命十全老人中的十大勝利之一!”
“用人命堆出來的慘勝……
“所謂文治,在武功方麵有成效後,追求完美的乾隆又尋思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