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和衛青霍去病跟匈奴熬了一輩子,打的都是騎兵戰陣地戰。
當年他父親剿滅七國之亂的時候倒是組建過一支水軍,卻也沒有正兒八經的打過一仗。
霍去病第一個說話:“水戰臣雖然不熟,想來不過跟崖山之戰相同,先以火器弓箭攻擊,而後白刃戰,也沒什麼新鮮的。”
衛青皺著眉頭說道:“去病!這鄱陽湖水戰能名列十大戰役,必有其過人之處,你應該好好學習,怎麼能如此桀驁!”
劉徹見這舅甥二人又要爭吵,拍了一下腦門,趕忙做個和事佬:“先看視頻,先看視頻!”
……
“覆滅了南宋統治的大元朝,這個人類曆華夏疆域最為廣闊的朝代,在經曆百年的統治後,終於迎來了末日!”
“從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開始,天下各地紛紛起義,經過多年的戰鬥,中原南方基本上已經是起義軍的天下,元朝丞相脫脫,有意將元軍約束在北方,不讓元軍南下平叛,意圖讓各路起義軍自相殘殺。”
……
始皇帝:“這脫脫雖然是胡人,卻深諳人心,強敵當前,自然一致對外,強敵不存,則自相殘殺!此我大秦破山東六國故計爾!”
朱元璋:“朕就是那個時候收到湯和的信,才參加的紅巾軍,這一晃就過去十幾年了。”
劉徹:“這胡人也有如此心計嗎?朕還以為胡人都是些無腦之輩,如果沒有我大漢投降過去的那些奸細,匈奴早就被滅了!”
……
“各路起義軍逐漸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此時實力最強的是占據兩湖和江西的陳友諒,最富有的占領江浙大部的張士誠!”
“而朱元璋處於他們兩者之間,明麵實力最弱,但他占據了虎踞龍盤的應天周邊,正在不斷積聚實力。”
這時候畫麵上出現了一副勢力圖:他們三位處於長江中下遊,從西到東排開。
“陳友諒誌在稱帝,又處於三者上遊,擁有發動進攻的主動權,因此早晚會對下遊的兩位對手動手。”
“張士誠雖然無意問鼎,但至少要保住自己的根據地,也得早做準備。朱元璋位於兩者中間,形勢更為嚴峻,左右都得兼顧。”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采納謀士的意見,采用‘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成功的隱藏了自己的實力,也麻痹了兩位對手!”
……
始皇帝:“這個朱元璋很對朕胃口!此九字戰略實乃至理名言,自身弱小,如果肆意激怒對手,那是自尋死路!”
“先發展自己,才有力量收拾別人,朕今日才知孝公將山東六國封鎖在函穀關外的苦心。”
嬴政也曾在趙國當質子,深諳韜光養晦之道。
……
陳友諒要收拾張士誠,勢必要先解決朱元璋,再順江而下!
而張士誠要防住陳友諒,幹掉朱元璋,將防線推到金陵,對於保住他的江浙也意義重大!
朱元璋判斷張士誠無心進取,決定集中主力先打陳友諒!
而對張士誠則采取守勢,控製江陰、常州等戰略要點,阻止張軍向西發展。
就在朱元璋準備對陳友諒發起攻勢的時候,陳友諒提前卻提前動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