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唐滅突厥之戰(1 / 2)

武德九年八月,唐太宗剛剛登基。

突厥頡利可汗乘唐朝皇帝更替之機,遂率十幾萬精銳騎兵再次進犯涇州。

並長驅直入,兵臨渭水便橋之北,不斷派精騎挑戰,還派其心腹執失思力入朝,以觀察虛實。

突厥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數十裏!長安城中兵力不過數萬,突厥兵峰之盛,讓整個長安都人心惶惶。

李世民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六騎至渭水邊,隔渭水與頡利對話,指責頡利負約。

此時城中唐軍傾巢而出,列於李世民身後,頡利可汗見唐軍軍容鼎盛,又收到消息,李靖率領大軍已經到了自己的側後方,準備斷自己的退路!

於是頡利就有了退意,李世民抓住時機,與頡利可汗殺白馬在渭橋訂下盟約,唐朝贈給突厥金銀財物,突厥送給唐朝獻馬三千匹、羊萬口。

史稱:“渭水之盟”!

……

宋高宗趙構:“送點錢就能換來和平,還有什麼是比這個更劃得來的買賣!”

老妖婆:“這可真便宜,比那八國聯軍要的可少多了。”

……

渭水之盟雖然不算什麼屈辱性的條約,但是李世民卻認為這是個奇恥大辱,發誓要複仇!

此後經過三年的休養生息,李世民不斷剪除突厥的羽翼!

終於,李世民等來了複仇的機會!貞觀三年,突厥遭遇白災,無數牛羊凍死,國力大減。

頡利可汗殘暴無比,手下薛延陀部落起兵反抗突厥,擊敗了突厥的征討軍,頡利威信大失!

李世民覺得時機已到,決定北伐突厥以雪“渭水之恥”。

他任命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並全權節製另外四路總管,從五路進擊突厥!

中原王朝打遊牧民族一般都會選擇春天出擊,因為經過漫長的冬季,遊牧民族的戰馬早已是馬瘦毛長,戰鬥力會急劇下降!而且春天正是牛、馬、羊生育的季節。

這時候大軍殺過去,遊牧民族一來沒有時間接生,二來在逃跑的路上,懷孕的牛、馬、羊還非常容易大流產。

被中原王朝這麼連續折騰幾年,再強大的國力也得衰落下去。

而中原王朝這邊經過一個冬天的休養生息,正好馬肥人壯,力氣十足!

當年漢破匈奴,就是用的這種辦法!後人照著走即可!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李靖,就將進攻的日期,很神奇的選在了公元630年的冬天!

李牧:“這李靖是在用險啊,寒冬臘月,冰天雪地,突厥人馬困乏,唐軍也是一樣啊!雖然出其不意,但是稍有閃失,大事必敗!”

漢武帝劉徹:“為啥選在冬天?糧草怎麼辦?馬也沒力啊?朕的大漢總結出來的對付匈奴的辦法,為何不用?”

諸葛亮:“冬日進兵?不智之舉,我屢次北伐,均是糧草充足,人強馬壯之時,冬日糧草補給是個大問題,如何能大戰?!”

……

視頻還在繼續。

貞觀四年,正月初一,這位已經60歲的李靖剛率領大軍,冒著冰雪嚴寒,從馬邑悄悄的來到了距離定襄城200多裏處的惡陽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