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讓南征軍留守南越四十二年,這隻軍隊絕對會嘩變不可。
當然,兩者並不能這麼比較畢竟李隆基登基後軍隊改製,安西軍是募兵製,靠軍餉吃飯,呆滿一月就能拿一月的軍餉,其他戰馬武器鎧甲啥的全由國家負責。
而大秦卻是簡略版的府兵製,每家每戶,必出一人,自帶盔甲武器和隨軍衣服,跟隨大軍作戰。
一個主動去,一個被動去,自然結果不一樣。
這也是募兵製比府兵製要好的地方。
大漢平行世界。
劉邦咂咂嘴:“四十二年啊,太長了,這隻軍隊能堅持下來真不易。
“真是難以置信,這要是我,不用四十二年,兩年我繞道跑了散步了就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些人是大唐的脊梁,更讓人敬佩,但也犯傻。
“信使都能翻山越嶺,兩次回到大唐,790年僧侶悟空也可以突破吐蕃守軍範圍來到西域。
“這說明吐蕃對西域的看守並不嚴格,也是,這麼大一塊地盤四十二年時間,怎麼可能每時每刻都會嚴格看守。”
“再不濟,也可以同北方的回紇商量一下借道回大唐嘛,想必回紇會很樂意見到大唐同吐蕃相爭的。
“實在不行,先投降吐蕃,最後在逃離回大唐嘛。”
“機會這麼多,人在城在,人亡城亡的道理都不懂。
朝堂群臣無奈,陛下您就算這麼想的,也別說出來啊。
咱大家夥都知道你無恥,可你無恥到這份上屬實是沒想到的。
反倒是張良蕭何陳平三人讚同點點頭。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初項羽若是度過烏江,說不得還能再撐一段時間。
眼下大唐內亂,正是需要西域守軍的時候,與其在這慢性死亡還不如逃回大唐,說不得還能發揮力量鎮壓叛亂。
等叛亂平息,大唐複興,什麼河西走廊,西域,不還是要乖乖回到大唐手中。
。。。。。。
“好!,萬裏一孤城,滿頭白發兵!
“好一個西域鐵軍!好一個鐵血郡王!
同劉邦不同,他的重孫子劉徹卻是熱血沸騰,高聲大喝。
他一聲最佩服忠烈戰場揚名之人。
是以,他看到一萬安西軍,戰至一兵一卒,戰至四十二年,從雄姿英發的少年郎,到頭發花白的老人,才會如此激動。
安西軍的一生都在戰鬥。
“壯哉!真無愧於安西鐵軍的稱呼!
……
李世民虎目含淚,雄姿英發的臉上滿是淚水:“大唐!對不起你們啊!!
數萬大唐兒郎懷揣著夢想來到西域鎮守邊疆,誰成想就這麼一去不返。
大漠!孤城!白發軍!安西鐵軍!
朝堂文武百官也沉默了。他們既驕傲,也辛酸。
驕傲於大唐兒郎鎮守邊疆四十載的無怨無悔,也辛酸他們從青蔥少年成為了白發老卒。
他們本應雄姿英發,本應豪氣回腸。
可最終,他們的結局如此悲涼。他們用自己的一生,守衛大唐邊疆。
他們的屍骨,埋葬在西域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