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悲情太子。
第六名。
大唐。
李建成。
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無道,大興土木,建造東都,開發運河,三下揚州,兩巡塞北。
在長安,洛陽之間頻繁往返,每次出遊大建離宮。
自大業元年至大業六年,先後征調農民與士兵三百萬人,建宮殿,修長城,造成役死者過半。
十餘年間,征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象,惹得民怨四起,民不聊生。
大業七年,隋末農民起義爆發,兩年時間,農民起義遍及全國。
起義軍當中,李淵自晉陽起兵,大業十三年攻入長安,擁代王楊侑為敵,改國號為義寧。
義寧二年,楊侑禪位,建立唐朝,同年冊封李建成為皇太子。
李建成做太子期間,不負將才,識人善用,思想超前,卻手段偏軟,死於玄武門。
李建成隨父李淵起兵,克長安,平河北,剿滅劉黑闥和王世充,頗具將才。
任用魏征,識人善用,提出均田製,思想超前。
縱然史書篡改痕跡很重,對李建成評價不高,但是縱觀他的功績和能力,李建成是一個不輸李世民的人物。
隻可惜造物弄人。
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太有才了,一個是王朝嫡長子,一個是王朝首功之人。
二人都有非凡的才能,隻可惜皇位隻有一個,兩人都虎視眈眈。
李建成不是楊勇,他知道二弟對自己的威脅,他聯合齊王李元吉。
搞起“下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策略,支開房玄齡,杜如晦,抽走秦王府的悍將。
隻是,李世民不是傻子,你不想做楊勇,可是我想做楊廣。
買通玄武門守衛,假借老爹名義,誘騙李建成和李元吉到玄武門。
玄武門當中,李世民一邊喊著“大哥”,一邊拉弓射箭,當場結果自己的大哥。
李元吉則是被尉遲恭砍於馬下。
李世民在結果了倆兄弟之後,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假意與老爹哭訴,趕李淵下台,送他成為太上皇。
第二件:收編太子府和齊王府。
第三件:斬草除根,趕盡殺絕。
如果李建成登上皇位,那麼曆史上的“貞觀之治”將不負存在,但是以李建成的才幹,當上皇帝後即使不如李世民,但相信也不會太差。
即使沒有“貞觀之治”,估計也會出一個相差不大的盛世。
但同樣有一點可以肯定,和李承乾如能登基一樣,武則天肯定是沒有機會出場了。
看到這兒,蹦的最快的是兩個人。
隋煬帝和唐太宗。
“李雲,朕還是覺得你對朕有偏見,你盤點我那不成器的哥哥,拉上我,我認,你盤點李建成,為什麼也要算上我?”隋煬帝怒道。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心中有怨:“朕老哥能和朕相提並論?朕能成為天可汗?他能?”
“他整日除了打獵,就是打獵,還能有啥?”
“什麼叫就算沒有貞觀之治的盛世,也會有一個相差無幾的盛世?”
……
十大悲情太子。
第五名。
大明。
朱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