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兒皇帝石敬瑭(1)(2 / 2)

二人問學為事,辯窮真理,大啟心智,已然莫逆之交。

朱熹駐足景亭,與詹儀之間辯“格致”之學,辯到精彩處,二人拍案叫絕。

“世人心機過盛,才有視頻的曝光。”

“若是他們能夠做到存天理,滅人欲,又怎麼會這麼多爭端?”

朱熹暗歎,心胸開闊,憂國憂民。

“存天理,滅人欲”正是他思想的開端,所謂心機,也是“人欲”的一種表現。

若是所有人都像他們一樣,談天說地,以格物致知為樂,世間又怎麼會有如此多的戰亂呢?

朱熹望著潺潺流水,映照著恢宏的天境,吟詩一首道:“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彩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

無窮的意境排開,詹儀之驚歎連連:“好詩!好詩!”

……

曆史十大心機男。

第五名。

後唐。

石敬瑭。

“他是當朝節度使,手握雄師,被曆代皇帝所忌憚。”

“這還要從最混亂的朝代說起,也就是鼎鼎有名的戲子皇帝。”

“戲子皇帝在位期間,伶人們揚眉吐氣了一回。”

“戲子皇帝平生最愛聽戲和唱戲,基本不理國政,他登基僅僅三年,便發生了興教門兵變,在平叛過程中,被流矢所傷,一命嗚呼。”

“初期:舉天下之豪傑,莫能與之爭。”

“後期:及其衰也,數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戲子皇帝死後,他的義兄弟繼承了皇位,史稱明宗。”

“明宗在位期間,殺貪腐,褒廉吏,罷宮人,除伶官。”

“可惜,不管他政績如何,都逃不過父子相殘,兄弟鬩牆的詛咒。”

“明宗次子十分驕縱,一想到自己沒辦法繼承皇位,他夜不能寐。”

“在殺兄弟,還是殺父親的選擇中,他決定對付病重的父親。”

“結果被反殺。”

“明宗耗盡最後一口氣,將自己的長子菩薩奴立為皇帝。”

“菩薩奴深知皇帝是天底下最危險的職業,所以他決定削弱節度使的兵權,結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節度使都是一方諸侯,怎麼可能任人宰割?”

“明宗的義子便聯合節度使,反攻洛陽,自己當了李從珂。”

“為什麼是李從珂?”

“因為在即將兵敗的時候,他脫去身上的衣裳,露出縱橫的傷痕,哭訴自己為先帝征戰的忠心。”

“許多軍士動了惻隱之心,轉而支持他。”

“我們的主角,便是李從珂的姐夫,也是隨李從珂征戰的節度使。”

“在這樣的曆史大環境下,他依舊能夠屹立不倒,手握重兵,其心機城府可見一斑。”

“李從珂屁股的位置不一樣了,對昔日的戰友姐夫,處處提防。”

“一場血雨腥風,將席卷皇朝。”

“誰的心機城府夠深,誰的手段高明,誰便有資格繼往開來。”

“一朝天子一朝臣。”

“姐夫節度使曆經數朝不倒,侍奉了最少四代皇帝,並且倍受重視,當然不是簡單角色。”

“此時,他一臉鬱悶,因為妻子李氏剛剛參加李從珂的壽宴歸來,告訴了他一則心驚肉跳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