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王安石(2)(1 / 2)

“之後他又推行保甲法,加強了農村的封建統治秩序,維護了農村的社會治安,建立了全國性的軍事儲備,並節省了大量訓練費用。”

“推行裁兵法,提高了軍隊士兵素質。”

“推行將兵法,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麵,加強了軍隊戰鬥力。”

“推行保馬法,使馬匹的質量和數量大大提高,同時國家節省了大量養馬費用。”

“推行軍器監法,增加了武器的生產量,質量也有所改善。”

“在這些變法的推行之下,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麵。”

“在他的指揮之下,取得了兩宋時期,漢民族與周邊少數民族政權作戰時,開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獲全勝的唯一戰例。”

“這場軍事變革,改變了宋朝與西夏的戰爭格局,也是宋朝對外戰爭中為數不多的主動措施。”

“他就是王安石!”

“他認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在他的執政期間,就是以這種精神毅力來頂住一切壓力、排除一切阻力,堅定不移的推行新法。”

“雖然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在說完這一段後,音樂與畫麵同時轉換。

音樂變得逐漸溫和了起來,畫麵轉向了王安石落魄的背影。

“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然而這場轟烈與悲壯的王安石變法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王安石的很多新法從他的時期一直沿用到宋朝滅亡。”

“但是他在政治上終究還是輸掉了這場博弈,也成為了曆史上最受爭議的宰相。”

“在變法之前,王安石被稱作當世聖人。”

“變法之後,司馬光將他稱作謀朝篡位的奸臣。”

“宋徽宗對王安石十分推崇,宋欽宗卻認為王安石是北宋滅亡的主要責任人。”

“朱熹將他稱作心懷叵測、沽名釣譽的偽君子。”

“陸九淵卻認為他潔白之操,寒於冰霜。”

“楊慎認為他是古今第一小人,梁啟超稱他為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

“弗拉基米爾·伊裏奇導師更是稱讚他為華夏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在炎夏的曆史上可謂婦孺皆知,也引得無數後人爭論不休。”

“文壇領袖,變法名臣!”

“十大名相第七名實至名歸!”

“王安石?”

……

“又是這宋朝之人,這宋朝人傑如此之多嗎?”

漢初世界。

鹹陽之中,蕭何手持紙筆。

認真的觀看著這個視頻,一絲細節也不想落下。

“這宋朝我雖然不知道是什麼時代,但看這些介紹應該是重文輕武的時代。”

蕭何仔細的記下視頻中王安石的各項變法舉措。

思索著王安石和寇準所在的宋朝。

“從這些信息來推斷,這個所謂的宋朝居然是用文臣來製定軍事策略。”

“這樣的文武失衡對於國家來說簡直是不可忍受的。”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讓文人來做武將的事確實有些草率了。”

“即使能有一兩個文武兼備之人,可在國家危亡之時也難以挽救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