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美色下飯(1 / 2)

陳妙真輕輕放下手中的碗,藥雖然很苦,但能喝出其中濃濃的暖意。

“大娘,這鹿角鎮離郢城遠麼?”

“說遠也不遠?打這裏往西去五十裏就到了郢城。”

五十裏?原來離郢城已經這麼遠...算了,既來之則安之。陳妙真決定先留在鹿角鎮。

“姑娘,餓了吧?跟大娘來。”

走出了房門,陳妙真跟著大娘向著鎮上的官道走去。

一路上兩人倒是熟稔了不少,原來大娘家裏姓孫,老兩口在鹿角鎮裏開了個湯餅鋪子。而這鎮子東邊就是蘇國鹿丘,正因為地處“鹿角”之上,所以得名鹿角鎮。

大娘家有一兒一女,兒子在郢城做事,女兒嫁去了別的鎮子。昨日探親歸來,正好在路上遇到了病倒的陳妙真。

“老頭子,快下碗湯餅,多放兩勺豬油。”

兩人走進了自家的鋪子,孫大娘便吩咐老伴去做湯餅。

孫大叔憨憨一笑,不多時一碗湯餅就端上了桌。

趁著陳妙真吃湯餅的當口,大叔悄悄把老伴扯了一下,兩人走到灶台邊。

“這姑娘家生得可真俊俏,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看的人,這小門小戶的可養不出來,隻怕要惹上麻煩。”

大娘瞪了一眼大叔:“瞎說什麼你!這陳姑娘家住郢城,出來散心迷了路,過兩日等養好了身子,就要回郢城的。”。

孫大叔歎了口氣:“那倒是有些可惜。”

“可惜什麼!?你給我說清楚,你個死老頭子!”孫大娘作勢拿起長勺。

孫大叔慌忙笑道:“我是說咱兒子!”

“隻怕是配不上。”孫大娘收起長勺,歎了口氣。

老夫老妻之間開的玩笑,陳妙真自然是聽不到。現在之所以繼續冒充“陳青衣”,就連聲音也還沒改回來,還是因為這張禍國殃民的臉。

聲音自然要配得上臉蛋,不然...不然確實有些稀裏糊塗。

陳妙真喝了一口麵湯,湯汁雖然濃鬱,卻有些黏稠渾濁,這做麵的手藝隻能算普普通通。

不過對於餓了一天的人來說也不下於一道珍饈佳肴。

“陳姑娘吃飽了麼?沒有吃飽,大叔就再給你做。要是吃飽了,就早點回屋休息。這風寒雖不是什麼大病,但還是需要靜養幾天才是。”

看到陳妙真吃完了湯餅,孫大叔收了碗筷。

“大叔,我吃飽了,靜養倒是不用,現在身體挺好的。”

陳妙真撒了個謊,其實自己根本沒有吃飽。身體表麵上看起來不錯,可實際的症結在於絕脈,想要恢複也不是那麼容易。但是陳妙真實在不想再麻煩大娘一家。萍水相逢能遇到這樣善良熱腸的人,要懂得珍惜。

郢城的“素律之會”馬上就要到了,眼下正值太平光景,這鹿角鎮也逐漸熱鬧了起來,不少蘇國的商賈遊人從這裏路過。

小小的湯餅鋪倒也不缺生意,陳妙真自覺地幫忙打起了下手。

孫大娘勸過幾次發現沒有效果,看到陳妙真臉色也還不錯,也就放任他在鋪子裏瞎忙乎。

路過的行人偶然瞥見鋪子裏的陳妙真,往往都會停車駐馬,進到店中小憩片刻,再來上一碗湯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