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沒有出現之前。
大明的農業情況,和大部分古代華夏王朝沒有什麼區別。
雖然說現在的農耕用具,比以前還是發展了不少,畝產比以前高了一點點。
但是在最大生產力上,人力是有極限的,這是沒辦法克服的事情。
實際上,最近兩年旋耕機和拖拉機的出現,最高興的並不是廣大的貧農階級。
最高興的是擁有百畝以上田地的地主階級!
其次是有五十畝以上,一百畝以下田地的富戶階級。
最後才是那些擁有十畝地以上,五十畝地以下的普通自耕農。
至於十畝地都沒有的貧民階級,對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出現不但沒有高興,反而十分厭惡!
因為這些農用器械的出現,更進一步擠壓了貧農階級的生存空間!
原本各位地主豪紳們,就算再有錢,手頭的良田再多,因為他們耕不過來的原因,總是得請貧民來耕的。
也就是俗稱的佃戶。
雖然說做佃戶確實不比自耕農好,但是在洪武年這個時候,做佃戶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的。
不管是官田還是私田,待遇都還湊合。
一個無地之人,隻要夠勤快,靠給人做佃戶,也能養家。
但是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出現後,生產力大大增加了。
地主們隻需要請幾個人來操作這些機器,就可以耕幾百畝地了!
雖然可能秋收農忙的時候,還是需要額外請一些人來做短工,幫忙收糧。
但是短工都是付錢的,幹一天的工,就賺一天的銅錢。
可比佃戶來的收入少多了!
一旦有錢的地主們普及了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耕種模式。
那以後貧民們想要做佃戶,都沒地方做去,收入要銳減了!
雖然現在大明對工人的要求,是每年都在增加,進工廠打工也是一個不錯的去處。
但是華夏人對土地的執著程度,可不是十來年就能轉變的。
再加上現在的工人缺口也沒有那麼大,至少不可能安排的下所有的無地貧民。
可以預見的未來,大明的無地貧民們,生活都要更加艱難一些了。喵喵尒説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情況,就是洪武帝故意為之的。
是前任墨家巨子提出的一大民生戰略!
對於地主階級來說,旋耕機和蒸汽拖拉機的出現,讓他們更省錢了,也更方便耕種手頭的土地了,是一件好事。
對無地貧民來說,其實也是一件好事!
華夏經過戰亂後,現在其實是處於一個地廣人稀的時期。
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無地的貧民呢?
主要都是因為,大明的人口大部分都密集的紮堆在南方地區了。
南方的土地十分緊俏,屬於人多地少的情況。
可是茫茫北方,其實有大把大把的荒地,都在等著人開墾呢。
但是因為華夏百姓根深蒂固的故土難離,不願意背井離鄉的思想觀念,根本沒人願意去北方耕地。
寧願在家鄉給地主做佃戶,也不願意舉家遷移上千裏,到北邊做自耕農。
從移民令頒布至今,八年時間,別看已經有百萬戶移民從南方遷移到北方了。
但是對大明來說,真的隻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
一個蘇州府,就有超五十萬戶,二百三十五萬以上的人口!
整個南直隸,不過十一州府,便有一千二百萬人!
要知道,南直隸的麵積,隻有不到24萬平方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