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凡打了一個電話給林婉柔,告訴他事情自己已經解決。
本來想趕往南都的林婉柔聽到這也鬆了口氣。
可是,林婉柔對張小凡說了一件村裏麵不太好的事。
這讓張小凡連忙開著車往FY縣石坳鎮石頭村的方向而去。
經過六個小時的車程,張小凡回到了石頭村。
回到村裏,張小凡直奔村委。
因為張小凡在村裏種植藥材和養殖的緣故。
很多去大城市上班的年輕人都返回了石頭村。
畢竟,他們在大城市的工廠當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也就三四千塊,加班多的時候四五千。
但是,在張小凡的種植場或者養殖場上班,一個月算下來最少都有六千快。
就在村裏上班,一個月六千塊!
這可比在大城市一個月一萬塊還靠譜。
這不僅僅是在石頭村,附近好幾個村都變成了這樣。
因為張小凡的種植業已經擴大到了附近好幾個村的土地。
既然擴大的種植,那人手必須要增多。
正所謂,在擴大的路上,必定會遇到很多問題。
現在,就遇到問題了。
為了讓大家在工作的時候勤快一點,張小凡讓趙鐵牛和張全蛋進行了多勞多得的製度。
也就是說,大家工作沒有說一天多少錢。
而是看你的工作量,做得就多錢,做得少就少錢。
這也是為了公平,讓那些想渾水摸魚的村民原形畢露。
可是,這個製度也有非常大的弊端。
就好比現在。
很多村民都不滿意了。
他們老是做對比,說自己工作量那麼多,那麼辛苦,怎麼賺的錢比不上那個經常偷懶或者慢吞吞的某某某。
有了一個有這樣的想法,就有了兩個,有了兩個就有四個,有了四個就有十六個......
現在的種植場和養殖場已經被這股風給帶壞了。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拿的錢比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少。
幹活那是越來越懶惰,做事越來越粗糙。
並且,大家知道張大雷是張小凡的爺爺。
於是很多村民都養成了“討好老佛爺”之風。
簡單理解就是,很多人每天想的不是如何在田間做貢獻,用努力和汗水去賺錢。
而是去張小凡家想盡各種辦法討好張大雷。
意思很簡單,就是想通過張大雷讓張小凡為自己的加工資。
甚至,越來越多的上門給張大雷介紹女孩,當然不是介紹給張大雷,而是介紹給張小凡。
聽到這些消息,張小凡覺得自己要回去一趟,親自解決。
本來這事趙鐵牛和張全蛋他們不想麻煩張小凡,畢竟他不在村裏,在外麵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