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皇族宗室的趙相,他收攬名士,想有一番作為。然而外戚韓與趙不和,圖謀排斥趙相,先後用計策進行陷害。兩人旗鼓相當,但是趙相有一個最大的把柄,那就是他身為宗室,依照慣例是不能夠掌權的,同時皇帝也聽了枕邊風,開始懷疑趙,覺得他的目的是為了架空他,準備篡位。於是皇帝登基不過幾年就將趙相罷免,支持趙相的人也都被罷免。這是支持他上位的兩大集團中的一個徹底被打壓,這代表著宗室和外戚的對決中,外戚取得了勝利。”小豹子說道。
“皇帝絕對不會讓一家獨大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他就隻能夠做一個傀儡。”二妮兒說道。
“你別著急,我繼續給你講。這裏我們就要說一說,當時的情勢了。當時雖然有很多人都沉迷於享樂,但是依然還是有很多北方來的移民,想要恢複河山,這其中就包括手握權柄的外戚,現在已經升為宰相的韓相。在與外族的關係上,又逐漸趨於緊張。皇帝因為不滿金朝蠻橫要求按舊時的禮儀行事,對自己屈辱的地位感到不滿,因此他也支持韓相對金朝采取強硬的措施。”
“於是皇帝采納韓相的建議,極為推崇當時抗擊外族的名將,同時將主和的人貶斥。這些措施,有力地打擊了主和派,使主戰派得到了鼓舞,很得民心。同年皇帝就下詔北伐外族,希望能夠拿回國家丟失的大片國土。”
接著小豹子講起了後麵的故事。
朝廷軍隊不宣而戰,首先對外族軍隊發起了攻擊。
開戰初期,朝廷收複了一些地方,但由於外族事先得到了風聲,覺察到朝廷“將謀北侵”,已有了準備,在遭到進攻後立即進行了反擊。
由於韓相用人不當,中路軍統帥之一皇甫將軍率軍攻打時被早有準備的外族軍隊擊潰,接著在攻打蔡州時大敗於溱水,韓相就急忙把他撤了。北伐主戰場兩淮統帥及其上層軍官等也因兵敗而被撤職。
不久,外族的軍隊就在東、中、西三個戰場上,對朝廷的主力軍發起了進攻,軍隊由進攻轉為防守。在外族軍隊的大舉進攻之下,真州,揚州相繼被金軍占領,西路軍事重鎮和尚原與蜀川的門戶大散關也被外族軍隊所占。
韓相想通過在蜀川戰場挽回敗局,但陝西河東招討使吳將軍卻早已在蜀川暗通金兵,叛變稱王,這場戰爭便於第二年以朝廷的軍隊戰敗而結束。
接著,又是兵敗之後的談判。而對朝廷來說,戰敗以後的和談是氣短的。作為勝利者,外族自然提出了苛刻的條件。除了提出割地賠款之外,還要求將發動這場戰爭的主謀縛送到外族。
在這種形勢下,朝廷中的主和派又形成了勢力,禮部侍郎和楊皇後是主要的代表。楊皇後因當年韓相在皇帝選皇後的問題上不傾向於她而懷恨在心,同時她也認為北伐過於輕率,他們便通過皇子向皇帝進言,希望他放棄韓相。說要是他繼續掌權,國家將亡。楊皇後也在旁邊勸說皇帝,但皇帝很猶豫,一時難以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