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後,船隊終於是即將出航。
十幾艘巨大宛如遊輪一般的寶船,在港口前排成一字型,此刻所有人都已經準備完畢。
價值幾千貫的貨物,即使是百官也不敢輕易放手,所以每艘船上有自己安排的幾個親信。
親兄弟明算賬。
何況幾千貫的大生意,自然不能大意。
甚至有些官員,親自安排自己的親戚,甚至是子嗣出來跑船。
動力艙方麵,一艘船由三個人輪流負責,輪流休息,挑取的是身強力壯的青壯。
當然,有一些則是給了自己的親戚們使用。
“啟航。”
一聲嘹亮的號角聲後,十幾艘船朝著東方的方向開出了港口。動力艙的加持,船隻朝著前方衝了出去。
“哇。那麼大的一艘船,居然開的那麼快。”
“是啊。如此排成一排,感覺也太壯闊了。若是大唐的水師有如此規模,在海上誰會是敵手。”
“嘿嘿,我要求不高,希望來年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艘漁船,出海打漁也能維持生計。”
在揚州百姓議論中,一艘艘寶船緩緩消失在視線當中。
浩大的船隊,一直往東。配上動力艙後,橫跨幾百裏的海域也用不到兩天時間。
鄭秋海擁有豐富的航海經驗,雖然不及錢勇,但在揚州到新羅的海域來說,其實比錢勇熟悉。
尤其是是陳玄手上有詳細的海圖,所以根據以前的航海線路,很順利的沿著對馬海峽北上,一直來到倭國海域。
接著是在本州島的西南部,在上次石見銀礦的港口準備登陸。
石見銀礦是倭國的主要銀礦,產量曾占當時全球的百分之三十,可謂是一個極為龐大的礦脈,而且礦石含銀量高,是難得一見的富礦。
島上的居民從上次換到了布帛和瓷器開始,早已吩咐他們主動的采掘銀礦,等待他們下一次來換。
而在所在的大唐時期,雖然也有一些百姓采集銀礦,但一來銀的價值不高,二來他們煉銀技術落後,所以產量極小,根本沒有引來重視。。
如果不是陳玄他們要用白銀換取貨物,他們估計要等到宋朝開始以後才會開采銀礦來使用,到了明朝銀礦才會普及。
鄭秋海看著遠處已經在望的本州島,臉上不禁浮現出一股激動。
難得能夠得到國師的青睞,讓他率領十三艘寶船出海。
此行,他是帶著重任而來。
石見地區並不是什麼政治軍事重地,再加上大唐這個時代。倭國根本如同是一個原始部落一般,所以上次滅了蘇我吉爾的海盜後,此地並沒有駐紮什麼軍隊,海平麵上隻有數隻小小的漁船,當看到他們的巨大寶船時,立刻如魚群般四散。
鄭秋海也懶的理會那些漁民,命令船隊找到一處吃水比較深的地方作為登陸地點,然後派人開始上岸,根本沒有受到任何的阻攔
寶船緩緩靠岸,大唐船隊到來的消息,突然在石見的沿海地區傳播開來。
上一次修繕的簡陋的碼頭,幾百個倭國人早已等候多時,他們的手上拿著前兩個月的時間以來,挖來的一塊塊銀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