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鹽毛豆(1 / 2)

按照張父的所說的,張牛很容易在隔溪——王家村。王家村也是王姓大家族。全村基本上都姓王,別的戶姓一般都是外村插進來。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會建竹樓的王大爺。也是一位老頭。張牛感覺自己好象找人家幫忙基本都是老頭。特別是會一些手藝的。上回那個打石雕的。貌似會手藝的老頭們脾氣都不小。

提著在村裏買的兩瓶百年糊塗酒登上王大爺的家門。一幢二層的小洋樓。在這王家村算是鶴立雞群,特別的顯眼。不過那也有能力你說是吧!聽村民說,王大爺在這村裏輩分比較大。連村長都要叫上一聲給他麵子。王大爺性情很好。這房子都是他在縣城兒子請人回來建的。花了十多萬呢。大家都說王大爺可真是生了好兒子。

張牛也是一陣猶豫,看這樣子,這位王大爺應該是修養。在家享福吧。還是進去看看。不行也就算了。大不了到城裏找去,最多就是多花錢。

這位王大爺第一眼看上去很和藹。這是給張牛的第一印象。不象有些怪老頭。稀奇古怪的事多的是。眼前這位感覺還可以吧。王大爺很熱情請張牛進屋,泡茶端上來。等坐下問張牛找他有什麼事。在說明緣由後。王大爺倒是非常高興,想不到現在還有人記得他會這門手藝活。

王大爺有點感歎以前幫人建竹樓的歲月。嘮叨起一些往事。而張牛則很好的當起聽眾。在老一輩麵前就要有尊敬的心思。

在王大爺的話中張牛逐漸知道這建竹樓的手藝,還是在他在知青下鄉那會在雲南學會的。那時白天高唱著《我們是**接班人》下田幹活,晚上休息,那象現在晚上都是娛樂活動。

在一次偶然事情中救下牛棚中一上吊老人。在其勸說下,打消自殺的心念。之後晚上都會偷偷拿點吃過去給老人。久了之後兩人成位朋友、隻是私下裏很好。平常碰麵都當不認識。那會要是和批鬥的人有關聯的話。也是上大字報。所以王大爺心裏也怕。就怕啥時候會給人舉報。

在一段時候後。老頭突然提出要教他建竹樓的手藝。老頭就成為其師傅。在近一年的教導下,王大爺學會老頭的全部手藝。就是差實踐。

在雲南下鄉知青回來後。王大爺就靠這幫別人蓋竹樓。娶老婆。生娃。逐漸在四鄰八方鬧出名頭。手藝越來越純熟。在老之後又收了幾個徒弟傳師授意。現在幾個徒弟都已經在外麵闖出名頭。多數為山莊、渡假村建造竹樓。還經常回來拿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看他。

談起往事王大爺精神明顯好很多。

張牛能感受到王大爺的心情,默默看著。在嘮叨完往事。對於張家村的青年,王大爺心情很好。說自己雖然年紀大了不能幹活。但晚點他會叫附近徒弟回來幫張牛在承包地上建竹樓。

在得到王大爺的同意後。張牛也告辭回去,留下一個號碼說是可以找到他。自己回去要準備建竹樓的材料——毛竹。

王大爺還特意送張牛出門口。招呼以後多過來坐坐。人到老年最喜歡就是有人能和他一起嘮叨下解解悶。前幾年春晚陳紅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不知道唱到多少老年人心眼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