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感悟(1 / 2)

武術最初的起源來自於和野獸的搏鬥,具體時間已經沒有人能說的清楚,人與自然鬥爭的過程中,產生了抓擊掌擊,或是拳打腳踢,或是跳躍躲避所有這些搏鬥捕殺技能在日久天長係統整理後就形成了武術。

最初的招式或者是起源於生死一線的靈感爆發,或者就是從野獸身上模仿而來,最著名的猴拳就是模仿猴子的形態舉止而得名。

秦明沒有學習過武術,對武術招式的變化大多都是從後世的影視,而得知,除此之外秦明對武術是一無所知。

此時的洪荒凶獸橫行,除了先天魔神外,其餘生靈都還在演化中,所以觀摩生靈就變成了空談。至於觀摩凶獸秦明是想也不想的就否決了。

凶獸攻擊雖然強大,卻被狂暴之氣影響,無法誕生靈智,隻知一味的蠻力攻擊,不懂得利用自身的優勢,隻有以力對敵從無招式變化,卻是為秦明所不能接受的。

秦明盤膝坐在水潭邊,一邊吸收煉化水潭裏沉澱的靈力,一邊思考該怎樣解決自身的招式問題。

武術的基本招式秦明前世成迷於武俠的時候都知道,無非就是,拳打腳踢,然後利用自生的優勢挑,爪,劈,掃,推,撞等方式。

而發力的方式秦明就知道一個弓步。

要想有攻擊力,發力方式則是最重要的,怎麼樣才能將自身的力量集於一拳或是一踢之中,這才是最考驗人的。

因為現在生靈還未演化成型,洪荒上的先天魔神大多是利用自身先天技能溝通天地靈力,秦明走了煉化靈力的路子,這條路也就和秦明無緣了。

除了生靈之外就隻有感悟天地這條路了,但是說到感悟天地秦明就感覺一陣煩躁,想從常以慣見的天地中感悟天地談何容易,這是要打破舊有的認知觀然後從零開始。

罷了,還能怎麼樣,秦明沒得選擇啊。

所謂天地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加上空間和時間的統稱,空間和時間太過飄渺,想觀摩卻是無從談起。

那現在就隻能是從五行開始,而五行中最常見的則是土,正所謂土為大地,洪荒萬萬裏何曾少的了土。

秦明理好思路後就離開了竹林,竹林是厄難碧竹所繁衍,放到後世也是了不得的靈根,隻是秦明已經收了厄難碧竹,剩下的也就看不上眼了,畢竟做事留一線,凡事要有底線這也是秦明的理念。

離開竹林後秦明又恢複了步行,因為要感悟大地,為了避免被慣性思維影響秦明閉上了雙眼,精神力隻籠罩周邊三步之內,為求自保,其餘精力全部順著雙腳向大地蔓延。

土為生靈之母,蘊養萬物而不求回報。

一土為養靈,聚土為地,地出萬物生。

土之厚重,地之雄厚,發萬物之生力,收納萬物之汙穢。

厚之載物,使為地。

秦明一邊回憶著前世對大地的理解,一邊感受著從腳下傳來的厚實之感,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慢慢的秦明全身散發出淡淡土黃色光芒。

洪荒極北,這個常年被白雪覆蓋的地方,天空中此刻卻是烏雲密布,卻見在烏雲之下,五個龐大的血繭散發出令人心魄膽寒的氣息。

隨著血繭散發的氣息越發強大,天空中的烏雲也是更加深厚,一絲絲弧電在烏雲上不停的閃爍。

咚、咚、咚,一聲聲強勁有力的心跳從血繭中傳出。

隨著心跳聲的傳出,無數的雷電在烏雲中彙聚,形成了一隻由雷電組成的巨眼。

這正是由大道降下的九九天劫,因為下方的五個血繭乃是混沌魔神臨死的怨氣和狂暴之氣所化,可以說就是為了覆滅洪荒而生,混沌魔神也好,洪荒生靈也罷對大道而言卻是並無不同。

隻是當初在混沌中,盤古與混沌魔神的恩怨早已了解,此時血繭的誕生就仿佛是有人在追後賬,大道至公肯定是不會看著不管,所以才會降下這九九天劫。

渡過從此則為洪荒生靈,渡不過則是生死道消化作洪荒成長的養分。

此時雷電彙聚,五道森白雷電就從巨眼當中劈下,此時下方血繭無有動作,不做絲毫抵擋,任由雷電劈在血繭身上。天空之上,巨眼當中雷漿四濺,眨眼之間便是又是八十道天雷落下。

如此反複當第六輪天劫劈完後,血繭上的血色已變得稀薄,模糊間可以看到有五個身影坐在血繭中間,而血繭所在的山脈卻變得坑坑窪窪。

正當第七輪天劫降下之際,最中間也就是最大的血繭中傳出一聲大喝“呀”

隻見從血繭中冒出一杆神槍,槍體黑色,槍頭為血紅色,槍身上彌漫無邊殺氣與狂躁氣息,此槍乃是血繭的伴生靈寶,正是先天至寶弑神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