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早年當小秦王的時候性子剛烈,當笑則笑,當怒則怒,坐視以喜好而行,得罪了不少人,以至於在於李建成爭奪太子之位的時候,吃了不少的虧。後來改變了性格,城府也越來越深,幾乎不見他一驚一乍的,就算遇到在怎麼困難的事情,他也能從容麵對。
這突然間反應如此激烈,滿朝文武不可思議之餘,心中不免咯噔一下,這戰報中必然寫著了不得的事情。
李世民表情震撼,看著戰報中記載的事情,整個人都有著別樣震撼。
這個戰報是捷報並非功勞簿,隻是記載了一個結果,並沒有詳細的記載出兵將謀士間詳細的功績作用。但正因如此,反而顯得格外震撼。尤其是李世民這樣懂得軍事的君王,更能從點滴記載中察覺出一些關鍵所在,了解整個布局戰略。
結果簡單!
大和國滅,擒大和國推古女王、權臣蘇我蝦夷、聖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以及三百公卿權貴。
百濟滅,擒百濟武王扶餘璋以及皇室百餘人。
高句麗滅,擒高句麗王高寶藏,高句麗權臣淵蓋蘇文為其父淵太祚逼死自絕,高句麗皇室以及淵氏一族盡數就縛。
短短的二十日不到,羅士信滅三國擒三王,以迅雷之勢抵定東方戰局,使得東路軍獲得全麵勝利。
不隻是如此,戰報過後還請求在高句麗組建都護府,讓李道宗當任平壤總管、讓蘇定方當任扶餘總管,劉仁軌為都護府長史,以穩定東麵局麵。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羅士信正如馬周說的那樣,在大唐、新羅之間利益的取舍中,讓大唐占了最大的便宜利益,高句麗、百濟的土地都歸他們所有。新羅完全沒有占據半點便宜,反而對大唐感恩戴德,他們的國王金白淨將隨著跟隨羅士信的凱旋之師一並來長安朝見。他不知羅士信是怎麼做到的,但是這明麵的勝利如此,暗處的勝利也是如此,真不簡單。
這勝利已經不能用漂亮來形容了。
震撼!
足夠的震撼。
“哈哈!”李世民反複看著戰報,高聲道:“再告訴諸位一個天大的好消息!東路軍羅士信大總管二十日之間連滅大和、百濟、高句麗三國,虜三國國王公卿,不日即將攜新羅國王金白淨來朝……”
短短的一句話,猶如重磅炸彈一樣,在群臣中炸開……
一陣無聲的震撼過後,議論聲頓時四起。
朝堂上嘰嘰喳喳,交頭接耳雜亂一處。
李世民卓立高處,看著文武如此,也未製止,心中湧起無限豪情。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出色的帝王靠的是一群驚才絕豔極富遠見的謀臣一群驍勇善戰戰無不勝的將軍:而今他手中文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征、馬周、長孫無忌等,武有李靖、羅士信、侯君集、李世績、蘇定方、李道宗。論及陣容比之秦始皇手中的尉繚、李斯,王翦、蒙恬、蒙毅,比之漢武帝手中的主父偃、桑弘羊、東方朔、衛青、霍去病、霍光等隻有過之而無不及。超越秦漢漢武,還不是指日可待?
滿朝文武嘰嘰喳喳的半宿,最終都隻彙聚成一句恭賀之話:“大唐萬勝……”
李世民也毫無遲疑,許羅士信身為大總管對於海東一事的安排,讓他押解三國國君以及公侯攜新羅國王一並凱旋歸朝。
平壤城!
得到李世民的任命,羅士信長吐了口氣,一刻也不遲疑,歸心似箭的吩咐各大總管讓他們整軍凱旋……
這一切都如他計劃的一樣。
針對海東的局勢,羅士信心頭的對手隻有一個大和國。並非他小覷高句麗與百濟,而是實際情況正是如此。
高句麗已經讓他打殘了,不足為據。百濟雖陰差陽錯的成為海東第一軍事強國,可是缺乏統帥軍隊的人才。區區新羅,區區金庾信都能以弱攻強,有什麼值得大唐警惕的?
所以歸根究底還是大和國!
大和國的根基在海外,雖然打了幾次敗戰,卻始終在境外作戰,並未真正的傷及筋骨。
百濟、高句麗能夠有支持下去的念頭,也是因為大和國的支持。大和國事事旦旦的表示有破大唐妙策,說的那麼堅定自然成為最後的救命稻草。隻要毀去這救命稻草,就能斷絕百濟、高句麗的最後希望。所以羅士信在得到張仲堅帶來的消息之後,立刻根據形勢擬定了斬首戰術。
這個斬首戰術看上去有些匪夷所思,有些奇思妙想,卻正應對小日本的國情。